关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一课教学构思生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34642 浏览:1590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谈本课教学的思路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主观与客观、必然与偶然等方面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本课之史料,剖析中国资产阶级及其自上而下的“立宪保皇”的改良运动之特征和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探究能力。
在教法的选择上,要紧扣教育、培养、发展三大功能,通过教法使学生掌握学法,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与交叉使用,寓教于乐。

二、谈本课教材的分析

《戊戌变法》一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中有更多的篇章要教授中国领导的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只有把《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等课目教授好,让学生弄清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封建势力顽固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讲清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中国领导的新主义革命的实质,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至“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与中国领导的新主义革命从逻辑推理上具有紧密的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幼稚,力量上的微弱,资产阶级不论通过什么形式的改革都是不能成功的,“戊戌变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中国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新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从逆向思维这个角度通过反证法的规律,也证明了中国领导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这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的能力。
讲好此课,既能服务于中国领导的新主义革命历史的教学,又能服务于九年级世界史中几个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之比较教学。所以《戊戌变法》一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谈本课教材的处理

本课知识点不算多,但“小字”部分很多,讲授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字内容,培养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分析能力。
本课虽篇幅不长,但小字部分内容较多,知识点也不算复杂,只要教师注意把握、利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就可在45分钟内轻松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谈本课教学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的

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2.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近代史上志士仁人为国家前途不惜以热血生命唤醒国民的一曲壮烈悲歌,他的精神、气节值得后人景仰。

3.在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不发动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五、谈本课教学的方法与教学的手段

1.利用引绪法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这些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然后由教师引绪导入新课: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皇帝,变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这样就自然导入新课。

六、谈本课的教学过程

1.保国会的成立(1898.4)(板书)

教师引绪:使学生了解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应用阅读直观细节法:指导学生阅读第

一、二段小字,引出三个要点:(板书)

要点:a.德占胶州湾,中国形势:“瓜分豆剖”、“揭竿斩木”。
b.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
c.1898年4月,康梁组织保国会,订章程,宣变法。

2.百日维新(1898.6—9.21)(板书)

(1)解释法:a.戊戌变法(重点);b.公车上书(重点)。
(2)看图表法:
看彩图13(颐和园勤政殿),由此发布变法令,依法令四方面(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内容,启发诱导戊戌变法的以下知识点:(板书)
a.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意义:三个有利于。
c.支持者: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3)应用叙述法、读书指导法综合与交叉剖析引出本课教学的难点(板书)
难点:a.顽固派势力强大;
b.维新派思想上的单纯,政治头脑的简单,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维新派未深入群众寻找力量源泉。
引导学生分析维新派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高昂气节,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目的。(板书)
重点:a.百日维新:1898.

6.11—9.21,103天(得名)

b.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七、教师小结

不流血的戊戌维新以流血的政变而告终,但维新志士的死却唤醒了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想用和平的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这条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大庄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