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及激发数学兴趣与实践小结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14124 浏览:520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在的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偏弱,特别是数学基础更差,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给中职数学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从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新课的导入、例题习题的设置、小组活动学习、多媒体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情感;数学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
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年来,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全面下滑,学生文化课特别是数学的基础越来越差,大多数学生带着中考“失败”情绪来到中职学校。虽然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等做了很大程度的变革,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些改变,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观念的更新赶不上学生的变化,有些教师往往视课堂为“讲堂”,很显然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没有主动去思考,遇到问题也不会积极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产生了畏难情
绪,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也就更谈不上有强烈的求知。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心设置教学导入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设置有悬念的导入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
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
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每节新课之前,对于新课的引入,要格外重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努力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很快便投入到这种情境中来。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你在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
【案例1】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并配以合适的视频演示:“同学们,在过去的三百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观测到哈雷彗星:1682年,1758年,1834年,1910年,1986年,你们能猜测出下次出现的时间吗?”学生马上思考、寻找哈雷彗星出现的规律,可能有的学生马上能回答:“是2062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每一次哈雷彗星出现都间隔76年。教师又问:“1682,1758,1834,1910,1986这个数列是什么数列?”学生急着回答:“是等差数列。”教师紧接着追问:“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
[高度(km)\&1\&2\&3\&4\&5\&…\&9\&温度(℃)\&28\&2

1.5\&15\&8.5\&2\&\&\&]

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起来也非常牢固。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2.利用趣味故事,诱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中寓趣于教,适度幽默,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把机械的知识讲活,使深奥的数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给学习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
【案例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引入。问题情境:
从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卖了一匹马,得到了156元钱,但是买主买了以后又反悔了,欲退还给卖主,说:“这价钱买你这匹马不合算,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于是卖主提出新的条件:“如果你嫌这匹马价钱高,那你就只买它的马蹄上的钉子好了,马可以白送。每一个马蹄上有6个钉子,第一个钉子只要给我1分钱,第二个钉子2分钱,第三个钉子4分钱,依此类推。”
买主被这廉价打动了心,想白得这匹马,就接受了卖主的条
件,心里估计着钉子总共花不了10元钱。
试问:买主究竟要破费多少钱呢?
学生对这样的趣味故事非常感兴趣,自然就会积极地投入到
新课的学习中。

二、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
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
熟练的技能技巧,也是检验教学效果,树立自信心,反馈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

1.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基础差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而且水平差异大。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浅,他们的兴趣和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题,增加练习的层次感,供学生选择。而我们有一些教师在练习内容的安排上存在着随意性,形式单一,层次不清,机械重复,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设计适合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2.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对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常常出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等,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段函数时,给学生布置出租车计价调查、学生手机收费、团购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学习数列时,给学生布置储蓄问题、分期付款、购房还贷等问题,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同时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小组活动学习,尽可能地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在小组中注意小组成员的选择,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要互补,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上“排列、组合”时,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教师事先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哪组表现好或者答对问题多,就给予增加分数的奖励。比赛贯穿整节课,每名学生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分数,都希望自己的队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的激励,它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艺术,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的活动方法。教师的语言中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表扬、鞭策及祝愿等激励因素,常常给学生一语三春的感染力量。特别是中职生,他们在初中饱尝失败的打击,有的同学经常被教师忽视,甚至言语奚落,信心备受打击,内心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我们中职教师就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观察学生,当发现学生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就及
时表扬,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幸福和快乐。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如在提问性语言中常以“谁争取、谁来告诉老师、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解法?”“你真聪明,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而在评价性语言中,要多说“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解法妙极了、争取再努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那头脑聪明,学习态度不太认真的学生,要告诫他:“天才+勤奋=成功,你拥有九十九分天才,却少了一份勤奋,加油,你定能实现你的梦想的!”对书写潦草的学生,送给他一句:“你是个漂亮的孩子,能否字如其人啊?”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带着教师的关爱的话语就像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讲授立体几何“几何体”时,我布置学生,每个小组都要自己做一个几何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讲授“排列组合”时,让学生参加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指数函数时,我设计“到底有多大?”的小组活动,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逐步完成我设计的一个个题目。学生遇到对数计算困难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讲授等比数列时,设计了“分期付款买车是否合算”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发挥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自己的想象力和计算能力,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探讨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
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特别对于中职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于是,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的表现
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分心状态转化为兴奋、集中状态,随即对后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函数奇偶性有关图形对称知识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使满足对称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的图形在鼠标的控制
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对称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2.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又难以想象,难以表达,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图文并茂,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对一些变化过程的显示,运动的模拟帮助学
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时,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到非常困难,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
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的许多教学中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让学生来运用现实中的生活材料,于是很多时候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但是如果我们能运用网络找到各种与应用题、思考题或计算题等相关的现实材料,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数学也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这就会大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知识视
野,同时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现象。这就是俗话说的“好不如妙,妙不如迷”的道理。兴趣一旦激发起来,我们的中职生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郭允运.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0).
(作者单位 王东生、张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 刘兵:北京商业学校数学教研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