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融合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31210 浏览:1365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探究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学效率,整合的主要途径是: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生活实例、提供教育示范资源、创设交互情境。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在了解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笔者用详实的教学案例,从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生活实例、提供教育示范资源、创设交互情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信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息技术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结合,提高学前教育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现状

(一)从生源质量看。

职业学校为了满足职业教育发展和某些学生入学的要求,有时不得不放开招生,致使生源普遍较差,录取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缺乏自信、厌学、学习习惯与自我约束能力差。

(二)从学习兴趣看。

由于对现行竞争机制理解不够,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与就业有关的专业技能课就行。他们特别重视五项专业技能训练,即唱歌、跳舞、弹琴、画画、讲故事。至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语言教育课程学好学坏漠不关心。

(三)从家长要求看。

由于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中职,只要能安安稳稳上学,拿张文凭,今后找个幼儿园工作就行了,在学习上没有给他们提出过高要求。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看。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步骤仍是机械地重复:教师讲述、板书、偶尔提问等,形成教师“满堂灌”现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导致课堂缺少活力,没有突出提高教学技能的特点,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化解枯燥理论。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的灌输性讲授形式通常只能是听其形而不能观其形,一些很简单的事物描述得很复杂也不能使学生明白。将音频、视频设备引入到教学中,用显示文字、图形、动画、录像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对抽象事物及其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教学“词义泛化”、“视听文化”等概念,可以利用课件、动画及声音解说等多种手段以清晰显示,使学生获得在课堂上难以得到的直观经验体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理解效果。

(二)展示生活实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学习生活联系特别密切。要让学生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概念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前教育实践,把大量的学前儿童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与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教材中语言文字符号相对应的表象,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语义。

(三)提供教育示范资源,丰富学生观摩学习内容。

教师向学生讲解语言教育教学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教育设计能力、讲授实施能力。笔者利用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搜集平台,搜集全国各地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教学录像,并结合教法理论,指导学生观摩。

(四)创设交互情境,促进课堂互动。

互动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式,是师生在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互动总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因此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教学视频,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学创设一个互动的情境。在多媒体构建的交互情境中,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思维也被激活,达到对教材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三、 结束语

虽然多媒体是一种高科技、高效率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也要认识到网络不是万能的,电脑也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其他所有的传统教学工具,比如黑板和粉笔。只有将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王铁建. 怎样进行课堂互动[J].学苑教育,2011,(5).
黎克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求中职生素质整合的途径[J].学园,2012,(9).
[3]赖世友. 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加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成长初探[J].时代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