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特点与运用理工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7530 浏览:1226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语文教材的变化,由古而今,其基本框架均是以选文为依托,以阅读为主线,保持着静态、封闭的选文罗列形态。向学生提供静止的、封闭的、预先定向的材料,重在学科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序列的静态展现,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特征,割裂了语文知识与人文世界的有机构联。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在语文新课标推出、语文教学思想大转变的背景下出台的,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非线性”。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强调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因此教材体系上呈现线性特征和与之相联系的体系的平面性和封闭性;而新教材强调的是在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呈现出的是非线性、立体性和开放性特征。
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变化绝非简单的技术革新,还融入了多年来国内外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改革理念。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鲜明的“动态化”趋向,意味着从静态的语言学架构转向动态的言语活动实践,成为动态的、开放的平台,以活动为引领来带动语文的阅读与表达,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文本阅读、表达交流的模块主题构设,为学生创设了知识与人的相互敞开、平等对话的生动情境。
粤教版教材将内容整合成“非线性主干循环结构”,具体体现在阅读单元将阅读分成三个层级。最重要的一个层级是“基本阅读”,这是放置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课文的地方,这是学生必读的,甚至是需要精读熟读的课文。第二个层级是“扩展阅读”,这是与“基本阅读”同类内容和体裁的课文,这是给读完“基础阅读”,需要增加阅读量的学生准备的。与此相同层级的还有“参考阅读”。第三个层级是“推荐阅读”,这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栏目。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对高中学生而言,仅仅阅读必修课本中的文章是不够的,语文水平提高快的学生还需要课外阅读。“推荐阅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课外的纸上阅读和网上阅读,尤其是大部头名著阅读。

1. 课前准备——先试后学,先学后教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学习情景,搭建探索的“脚手架”,突破难点,防止失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或点拨、或参与、或辅导,通过讨论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领悟思想方法,形成能力。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过程。教师心中有“学生观”,把学生视作教学过程的资源,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教师的备课由原来的“讲什么”变为“什么可以不讲”。
例如,在教学《灯下漫笔》时,应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见解。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后,有学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奴隶规则”究竟指什么样的法律条文,二十一世纪是否就是鲁迅说的“第三样时代”,为什么鲁迅会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得到过‘人’的”等。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手段进行课外研究,并给他们专门开设“成果报告会”。

2. 课堂评价——个别提点,合作发潜

例如在教授《近体诗六首》时,可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步骤如下:
第一课时:
①美读六首近体诗,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一首。
②选择同一首近体诗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选出记录员和组长。
③每个学生先自己通过已有的材料学习,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工具。

二、三课时:

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学习的成果,记录员全程记录。
②讨论总结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选出发言人。
③每组的发言人当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授。
④总结并评比各组的研究。
在整个实施过程表面看来教师的作用不重要,其实不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自主研究前,研究方向(如诗歌的主旨、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的指导、小组讨论时个别指导、每小组讲授后的总结,都是教师作用的体现。而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个性的教学指导。把课堂时间让出来,学生可以进行思索、消化,而教师也有充分时间走下讲台,有更多时间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体辅导,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总之,“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主干性,避免拆解;突出体验和感悟;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