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作业如何优化设计初中英语作业小结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29002 浏览:1319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业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巧妙地设计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有效地复习和消化新学的知识,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如何灵活有效地设计英语作业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英语作业要针对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及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设计,使学生学用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英语能力。
2.多样化原则。英语作业的形式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化的作业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创新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结合初中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原动力,新课改理念也强调了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一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定要注重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
比如英语口语训练作业的设计,教师可设计“One of My Forite People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My Forite Color(我最喜欢的颜色)”等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作业练习,并要求他们面对自己的同学、父母等,用英语表达出来。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英语口语的表达后,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展示出自己流利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要及时地带领全班同学给予表现积极、大胆自我突破的学生掌声鼓励,使他们享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创设灵活性的情境。当前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插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该结合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灵活性的英语学习情境,要使作业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能够密切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了有关“Shopping”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购物为话题的作业。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并为学生提出对话的框架,如:“Would you like some pencils? ”“How many do you want?”“ How much are they?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单以课文的内容进行练习还是受到限制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句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以shoes, water cup, bicycle 等作为购买对象进行作业练习。这种作业形式使课文的内容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英语作业变得灵活化、实用化,提升了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3.根据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学习的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得当,使学生既能产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又能较顺利地完成作业,这就要求作业要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基于此,作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应该是面向全班学生的,着重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第二层次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巩固基础知识;第三层次的作业,应该是针对英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完成。三种层次的作业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文内容灵活安排。
4.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设计自主性的作业。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选择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作业设计一改过去单一化的模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特长,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了My Friend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朋友的情况,来设计和Friend相关的作业。如,运用漫画、说、唱等诸多方式,来介绍自己朋友的相貌、特长、生活习惯等。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作业的设计,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运用英语来扮演自己的朋友等。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在英语的学习中整合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下,优化作业设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备受关注,如果教师能够灵活有效地设计英语作业,就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责任编辑周侯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