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如何培育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选题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素养的缺乏,以及旅游企业对人文素养需求的紧迫性现状,以《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为例来探索如何在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研究;人文素养培育
2095-3089(2013)17-000-02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质量,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形象,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因而旅游企业在对人才的选拔上,除了学生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名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顺利进入旅游企业并被企业所接受,与其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可见,高职旅游专业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育,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研究中国地理环境与旅行游览相互关系的学科,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旅游服务从业者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涉及到了旅游活动各个领域,是学习其他旅游专业知识的基石。基于这样的地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门课程,将课程教学和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一)从旅游资源来分析,比如历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城、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通过旅游,起到培育的作用。包括文化名人的榜样培育、民间艺术的培育、民族英雄的培育等等。旅游开发必须依托文化,需要体现人文素养,哪怕是一块石头、一项布置、一种氛围。正因为如此,所以更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出能够深切体现人文素养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在讲旅游资源时,可能有的老师会忽略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素养的挖掘,事实上,没有绝对的自然旅游资源,所谓的自然旅游资源都是人文化了的自然旅游资源。例如山地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佛教名山,道教名山,还有很多风景名山,这些都是人化了的自然,无不包含了各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特别是挖掘长江、黄河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培育,意义应该更加深远。
(二)从区域旅游来分析,同样可以挖掘人文素养熏陶学生。如西北旅游大区,它被称为万山之祖,江河之源。像黄河,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西向东,蜿蜒数千公里,奔流入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东方文化的孵化器。塔里木河,则是流淌在塔里木盆地大漠中的生命之河,是中国西部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亘古永存、万川源一的山脉与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构筑了西部和中原大地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人文地理格局。通过这些山川走向,进而将东方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正因这种纵横东西的人文地理架构,造就了东方民族的人文思想的鸟瞰八荒、驰骋天下的精神底蕴。这种人文素养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处处可以挖掘。
【关键词】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研究;人文素养培育
2095-3089(2013)17-000-02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质量,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形象,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因而旅游企业在对人才的选拔上,除了学生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名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能否顺利进入旅游企业并被企业所接受,与其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可见,高职旅游专业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育,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研究中国地理环境与旅行游览相互关系的学科,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旅游服务从业者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涉及到了旅游活动各个领域,是学习其他旅游专业知识的基石。基于这样的地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门课程,将课程教学和人文素养培育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一、充分挖掘《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熏陶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资源主要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条线索;区域旅游将我国分为八大旅游区,每个旅游区也是由旅游资源——旅游点——旅游地这样的线索来讲区域旅游的发展,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甚至是区域旅游,都蕴涵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也就是说,都包含了“人文旅游”在内,所谓“人文旅游”主要的内涵,不仅指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成为旅游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旅游与文化的全面契合,使旅游超脱于一种经济产业,成为关心人性需求与释放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运动。(一)从旅游资源来分析,比如历史文化,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城、民俗风情、神话传说等,通过旅游,起到培育的作用。包括文化名人的榜样培育、民间艺术的培育、民族英雄的培育等等。旅游开发必须依托文化,需要体现人文素养,哪怕是一块石头、一项布置、一种氛围。正因为如此,所以更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出能够深切体现人文素养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在讲旅游资源时,可能有的老师会忽略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素养的挖掘,事实上,没有绝对的自然旅游资源,所谓的自然旅游资源都是人文化了的自然旅游资源。例如山地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佛教名山,道教名山,还有很多风景名山,这些都是人化了的自然,无不包含了各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特别是挖掘长江、黄河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文培育,意义应该更加深远。
(二)从区域旅游来分析,同样可以挖掘人文素养熏陶学生。如西北旅游大区,它被称为万山之祖,江河之源。像黄河,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西向东,蜿蜒数千公里,奔流入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东方文化的孵化器。塔里木河,则是流淌在塔里木盆地大漠中的生命之河,是中国西部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亘古永存、万川源一的山脉与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构筑了西部和中原大地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人文地理格局。通过这些山川走向,进而将东方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正因这种纵横东西的人文地理架构,造就了东方民族的人文思想的鸟瞰八荒、驰骋天下的精神底蕴。这种人文素养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处处可以挖掘。
二、合理规划和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人文素养内涵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应注意向自然、人文兼容,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内容体系上除主要研究中国的旅游实际外,还可适当引入一些理论旅游地理和应用旅游地理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具体来说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避免重复,重点突出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客流规律,旅游市场需求,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在旅游管理专业或专业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中均有专门的讲授;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是一国、一地区发展旅游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中,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该课程应把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中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成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特征、主要旅游路线等。(二)加强内容深度,提高人文素养
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可以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风采的自然、人文景观,并揭示它们形成、发展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旅游意识。对于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要加深涉及到的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