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成效论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中情感因素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7222 浏览:1211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现在教育的机制下,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染上了一层应试教育的灰霾,即便是人气颇高的体育课也难以幸免,各种硬性指标甚至让不少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应抑制这种消极的情感,注重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成效提升中的作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国家设置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做出一份贡献。本文将通过分析,探讨情感因素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成效中的作用。

一、发挥情感因素的意义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人和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应。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彼此的亲切感十分重要,如果心理距离拉大,会让交流沟通出现障碍。把握客观规律,科学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确实有很大辅助作用,但是在客观规律性之外尚有主观能动性,这就是精神力量。情感因素就是在精神上供给学生能量,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是课堂情绪的主宰者,经常说的教师不能把课外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教师的情绪会作用于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在光怪陆离的新奇世界里游荡,面对各方面的吸引和禁区,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误导,影响其健康发展。而调动情感因素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就像是通往外界的一扇窗,使他们不至于和这个社会脱轨。

二、实施“爱的教育”

(一)教师的关爱是首要的情感因素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中,体育课变得乏味且强制,体育教师总会感慨现在的初中学生娇生惯养,进而更加苛刻地对其训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愈为严重,忽视了感情因素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怀有关爱十分重要,“苛政猛于虎”远不及仁政的广得人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付出,才可能得到学生回报的尊敬,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到体育中才会使课堂效率倍数提升。这种关爱需要教师细致入微地洞察学生的需要。体育本来就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体魄,因此对其生理情况进行了解一点也不为过,比如,女学生经常会有特殊情况,这时教师要予以理解并且给她们安排休息,严格的教学并不与情理矛盾。同时,教师的鼓励很重要,给学生以精神上的加油鼓劲,帮助他们坚定意志力,顶住困难的压力,这种积极的暗示可以防止学生自信心和热情度受挫,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迎接锻炼。
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气温节气等变化教授学生一些健康小常识,这样不但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增加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气,最重要的是教师这样一种诙谐和蔼的性格十分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度。

(二)体育课程要富有“情趣”走向

要兼顾体育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不同学生兴趣相差甚远,无法逐一满足,只能退而求其次根据男女生两种性别来划分兴趣。比如说受女生欢迎的毽球等对男生来说实在是种折磨。但即便是一种项目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教学模式,以篮球为例,男生更乐意身体碰撞的球赛对决,女生则适合定点投篮或传球游戏式的比赛。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运动的教学情境,把体育项目的乐趣发挥到最大化,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体育,意识到强健身体的乐趣和重要性。
又如跑步训练,教师未必要强行把学生拎到跑道上“赶鸭子上架”,这样不仅使学生腻烦还会造成不小的心理阴影。换一种形式可以更有效地达成训练的目的,实践中我经常让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比赛,强弱组合,跑输的上去表演节目。我理解有些学生是真的跑不快,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其努力,更不该让其罩上失败的阴影。几经训练,学生体能跟上了,竞争中的求胜也带动了他们的进步。

三、注重理论课上的情感因素

在实践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的体育理论课都是种形式,仅出现在课表中而很少实行。学生表示他们的体育理论课都被用来上自习课,这种做法有着很深的误区。体育理论课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最好机会,也是让运动意识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的很好方式。
在理论课上,体育教师不再需要清一色的运动服,可以更新形象,这种角色的转换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刚柔并济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明白了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在气质上发生改变,渐渐地,学生都开始热衷于体育锻炼。理论课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是根本,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现体育运动的成效,引导学生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兴趣的激发,为学生终生锻炼奠定了基础。
在体育理论课上,教师要传授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给学生,纠正运动误区,也有必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探讨体育课的不足。所以,体育理论课绝对不能作为一种摆设存在,这种“亲民式”的彼此交流心得,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后会对照学生的乐趣所在进行授课,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只有双方的理解沟通,才能把“感性”的体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总的说来,不管是科学教授的方法还是情感因素在体育课程中的植入,都是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使他们把运动意识烙印在心中。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运动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但强制性的乏味体育教学会适得其反,使他们从心理产生排斥抗拒,不利于终身锻炼的目标。要想为国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出一份力量,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把握情感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红兵.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