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中小学关于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点深思中专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2068 浏览:967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写作是中小体语文水平的体现,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下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作文教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教学工作者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 作文教学 方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写出好的文章直接反映着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作文教学更加重要,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用运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所学的知识。写作本身就包含了字、词、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可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窥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窗口,那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它不像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教学那样单一,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比其他任何语文教学环节的难度都要大。尽管广大教学工作者一直都在探索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但效果甚微,尤其是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越加突出,导致问题突出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写作思维被现成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不能更好地散发思维

教学工作者往往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照葫芦画瓢”,把作文教学模式定格了下来。这种问题主要存在于命题教学过程当中,尽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命题作文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是作文教学当中固定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消除。例如,在人物描写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是千篇一律,以前直接给学生作文题目,如给学生题目:我的爸爸,学生就往往会从身高、相貌、性格等方面去描写,学生把写作当成既定的程序去完成。现在逐渐把题目放灵活了,在作文教学当中越来越趋向于材料作文、图画作文等等。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人物去写,我们发现学生还是从人物的身高、相貌、性格等方面去描写。写作题目的放活并没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定势思维打破,这种方式还是换汤不换药。

二、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当我们拿到一些学生的作文来读,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不真实,有些写作的内容完全与事实脱离。写作内核就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将写作者的感情融入到其所见所闻之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学会了假大空,这不管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害无益的。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不当,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了部分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去获取高分或迎合读者而信口开河,胡编乱造,而不是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就如同一棵干枯了的树,毫无生机可言。

三、写作素材的来源没有得到有效拓展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是不能缺乏好的素材,如果没有素材,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在中小学作文教学当中,不难发现,教学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师更多时候把教材当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素材来源。例如,在学完一篇游记课文时候,老师就布置类似于游记的作文让学生去写。这种“趁热打铁”的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在写作时把教材当做唯一的素材来源,甚至直接模仿课文去写;同时,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把课文的模式当做一种评判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写作的素材来源和情感的表达。

四、忽视了知识积累和平时练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也是一样,学生能否写出好的作文,平时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只有在不断积累和不停地练习当中才能有所提升。而在目前的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积累和练习。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不断积累。例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督促学生把课本当中学到的知识用摘抄的形式积累下来,在长期的积累当中就会达到“积蛙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过于呆板,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通常的作文教学当中不难发现学生是被逼着写作的。学习过程的呆板、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习起来枯燥,学生不能充满乐趣地去学习,这样就严重导致了作文教学质量不能通过学生热情高涨去提高。有些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一种任务来完成,一个学期规定几次作文课,把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作文课堂上,这种方式是限制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
针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继续加大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寻求更好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提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求和研究。

(一)开拓思维,勇于突破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当中的,没有一尘不变的事物。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用旧的思维模式来应对变化了的新课题,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探求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面对新课改的严峻挑战,教学工作者必须站在教育和教学的高度,把素质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把一些原本就合理的新观点和知识“拒之门外”,认为它是不好的,把一些束缚学生写作思路开拓的观念硬是要给学生灌输。在今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天丰富多彩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对各种素材去粗取精,既要继承传统知识,又要及时汲取新的知识,给作文教学添加新鲜血液。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发挥学生在写作当中的联想作用。“运用联想,可以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维片段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作文的思路”。另外,在新的时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同以前大不一样,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思想大多都处于陈旧和保守的状态,广大教学工作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够或很少运用新的观点,使作文教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使作文教学在大胆改革中前进,特别是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作文教学朝着“新概念”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在不拘一格的思维当中提升。

(二)要培养学生在写作当中抒发真情实感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作文是学生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的,只有充满真情实感,文章才能显得有血有肉。在作文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必须让学生懂得对生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活中的人和事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在写作中要有感而发。例如,在写有关感人事迹的作文时,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诸如“郭明义奉献精神”等专题报告。让学生对事件进行思考或感悟,或根据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应当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抒发自己的实际感受,这样才能是文章充实。

(三)拓宽作文素材渠道,增加素材来源

作文的素材不只是来自书本,而且来自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把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从课文里面获取写作素材,还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从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当中获取写作素材。例如:在学习完《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后,很多学生都被课文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所触动,学习完课文写一篇游记类的文章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让学生仿照课文去写就缺乏了真正的素材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组织学生真正去游览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课文的学习两者结合当中获取素材。再如,对人物的描写当中,让学生同人物的生活当中去感受人物的性格,用生活中的事件去反映人物,而不是单一地去描写人物的特征。广大教学工作者只有积极为学生拓宽写作素材渠道,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写作素材,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到有感有发,有话可说。“作文训练不能仅限于课堂,而要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3]。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观看日月星辰,进行野炊、春游、游玩公园和风景区等活动,在游中体验,在游后写文。

(四)在作文教学当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假设一定情境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利于灵感的产生”。例如,学《雷雨》一课,通过让学生看录像和表演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社会当中,写《从鲁侍萍的悲惨遭遇看社会现实》等戏剧评论,许多学生就会写出感人至深和揭露当时社会罪恶的文章。在作文教学当中注重情境的创设不会使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和无趣。如果学生不乐意去写,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在老师设置情境的引导下才能更好激发他们的写作。教学工作者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外部条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特别是现代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教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工具,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力图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乐学”,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要设法去点燃学生的火花,努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以唤起他们沉睡的记忆,并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声、光、象来创设作文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达到‘怦然心动,思如泉涌’的写作最佳状态”[4]。

(五)注重平时积累和练习,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众所周知,语文的教学关键是靠积累,只有平时对字、词和文学常识一点一滴不断积累才能使语文水平逐渐提高。作文的学习更是这样,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不但需要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需要经常练习写作。“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并不是靠东一捶,西一捶就能定音的,也不是靠东一插,西一插就能成荫的。它既需要教师有心栽花,亦需要教师用心插柳。”[5]教学工件者应当让学生写诸如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文章,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积累的好处不但利于学生把平时学到的知识“存下来”,越存越多,而且也利于学生在写作文时把积累下的知识“取出来”。例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养成摘抄的习惯,把知识用笔记的形式积累下来,在写作的时候,利于翻阅笔记,查找资料。只有在平时不断积累和练习当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一步一个台阶地提升,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积极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师生互动当中进步

在任何教学当中,教与学都是相互促进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更加要求在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和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融入到“教”当中,让老师积极融入到“学”当中。例如,教师在布置给学生一篇作文时,自己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写作当中,而不只是批改作文,教师应当把自己写的作文示范给学生。教师也要敢于暴露和承认自己在写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打破那种教师就是权威的观念,让学生在同教师的对比当中找到自信。“对学生中较好的作文,老师应予以肯定,及时表扬,予以鼓励。这样学生越写越爱写,一次比一次写得好”[6]让学生在热烈的互动气氛中发挥自己的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也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改革和创新空间。广大教学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广阔空间,创造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的良好条件。不但让学生懂得作文的道理,还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虽然中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大胆尝试,勇于革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中小学生实际状况和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李树茂.作文教学中应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02)
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01)
[3]单晓丽.浅谈作文教学的素质教育[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04)
[4]田建文.激发学生情感改进作文教学[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5]周青,用心插柳.营造作文教学的春天[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 (07)
[6]沈永顺.作文教学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07)
(作者单位:1.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