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人才培养高职电子革新型人才培养简说学年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9773 浏览:1339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应探讨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传统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研究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虚拟创新实验班建设及开放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措施,以探索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虚拟实验班;开放式教学
1672-5727(2013)06-0036-03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保障。尤其是在电子技术领域,高职电子专业以培养电子行业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行为导向、工学结合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出了大量合格的、行业发展急需的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类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装备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电子行业需要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出既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制造,也能够从事电子产品相关设计和创新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因此,怎样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将是今后高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创新素质培养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他们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在高职教育背景下,高职电子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在技能型人才素质基础上,应能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较好的合作能力与素质,在所工作的技术场景中,具备借鉴、吸收、消化和改造、创新已有技术成果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协调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的结构关系,要能够在已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基础上,更加突出创新型素质的培养。笔者拟结合我院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着重探讨如何使高职电子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应突出创新素质培养的导向性,在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素质培养为导向,其本质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改变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模式,改变知识和技能均来源于书本和已经固化的教学设计案例的模式。我院基于这个改革思路,实施了建立虚拟实验班、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的改革探索,为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改革尝试。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我们认为,高职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传统的技能型人才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培养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以创新培养为导向,对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整理和构建,在职业能力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引入创新培养机制。限于篇幅,我们着重探讨我院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建立虚拟实验班制度

传统的教学班级是以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学生群组成的实体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群体组织。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也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层学习梯度。这种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有利于对学生群体的教学管理和知识技能传授。但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则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传、帮、带”效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不能形成跨班级、跨年级的学习示范团队等。
一些高职采取了建立实验班的方式以提升教学梯度,将部分优秀学生进行集中式培养,力图实现较好的学习示范效应。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跨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有较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实验班的管理体制较难实现跨年级学生的混合管理。
鉴于普通班级管理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矛盾,我院在电气分院成立了虚拟化的创新实验班。该班的学员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员的选拔按照基本职业能力素质、新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标准进行考核。学员在虚拟实验班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原所在班级的成员,又接受实验班的学习管理。虚拟实验班的教学形式主要以引导跨专业、跨年级学生“传、帮、带”为主,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实施部分课程替度,即以项目答辩等形式替代传统的试卷考核机制。对实验班学员采取选拔和淘汰机制,鼓励普通班级学生进入实验班,并按照企业的项目考核机制进行学员淘汰,间接地构建起真实的企业化学习情境。
虚拟实验班的制度建设避免了传统实验班的学生受益面窄、易走入精英化教育误区的弊端。该班级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班级,而是一个以学习兴趣和创新培养为导向的跨专业、跨年级的学习团队,与普通班级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扁平化的教学组织群体,构建了更加丰富的学习群体类型,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学习示范作用。

(二)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