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渗透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6862 浏览:223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提升奠定了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利用传统文化特别是课本中的文言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放在首位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感和精神品格,常常表现在许多爱国诗人、文人的作品之中。忧患是表,爱国是本,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正是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忧患爱国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敌,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催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诗文时,要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忧患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本文认为,增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在文言文中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以,才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加强诵读。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诵读的重要作用,而唐诗宋词正更加适合以诵读的方式来深入教学,从诵读的抑扬顿挫、平上去如、韵律平仄中体会情感抒发、理解爱国之情。
这其中我选取了辛弃疾的词《鹧鸪天》、《破陈子》、《贺新郎》)、等作品,让学生通过自我诵读在韵律中感受他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斗争的回忆、对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地讽刺、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到作者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示的不平之情;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是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与此同时,结合班会的主题活动,我组织了一次全年级的诗词诵读活动,让学生自我挑选他们喜欢、理解、赞同、感同身受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主题的相关诗歌作品,可以是我们所研究的唐诗宋词,也可延展至现代诗,让学生有“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意识。通过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和表达将作者的爱国情感以诗词作品为平台深切表达。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朗读、诵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时让学生全面体会作品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做到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的深入浅出。源于:免费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