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运用言语实践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谈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6848 浏览:201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都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运用言语实践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为教师们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落实目标;言语实践;方法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参与任何一种语文素养实践活动,他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思维感悟、知识能力、言语行为都将全面介入;只有在交往性的情境中,在以听说读写为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思维感悟力,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落实好小学语文这些教学目标,言语实践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言语实践落实好教学目标呢?

一、整体把握

汉语具有整体有机性、简约性等特点,这使得汉语在表达上不注重外在形态而注重整体表意功能。因此一篇文章是围绕一个意思而浑然天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按特定的思路组织起来的,不是字、词、句、段的任意堆砌。任何一个字、词、句、段都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是视整体而定的,不能剥离出来作孤立的理解,而应结合语境加以整体观照。在教学中,分析字词句篇等言语对象,一方面要着眼于整体,“观上下,审左右”,顾及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上下文; 一方面须与作者的思想倾向、写作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大语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题旨、把握言外之意,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去感悟和把握一篇文章。如,教学《大江保卫战》,开篇以一个对偶句——“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 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绾结全文,辐射全篇,既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式方法,拉开了语文素养实践的帷幕,同时也为下面的言语深耕奠定了基调。尤其是紧扣对“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和“一道人墙”这四个“一”词组的挖掘、解读与互照,语言的魅力在整体语境中得到彰显。接下来,一个“飞”字更是将言语实践推向了高端——在“驰”与“飞”的比照中,学生逐渐明晰了“飞”的意蕴: 快,人民子弟兵速度快。这反映出人民子弟兵迫不及待救群众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精神。一个词组、几个词语的呈现就把“保卫战”立体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言——象——意”的融会贯通,“观上下、审左右”的阐释方法,正是“语文素养实践”的基本原则。

二、具象唤醒

语言的诗性智慧主要是指语言有隐喻和象征的具象性特点。汉语言思维正是“观物取象”的具象思维,即取物之象加工成象征符号来反映、阐释世界,能使概念生动可感而又有所依托。汉语注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具有诗性思维的特征。言语实践作为一种感悟式和体验型的学习方式,旨在唤醒具象,细细体悟语言形式中的丰富意味。在和谐的情境氛围中,教师借言语作品以言,以情感心,而学生则“披文以入情”,沉浸到言语作品的感受玩索中。课堂情境、作品的意境、师生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产生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作用。

三、涵泳品赏

涵泳品赏,是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是言语实践的本体召唤。所谓涵泳,即通过潜心体味,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达到对言语作品深入的、全方位的感知与领悟,以获得其中滋味。“字字未宜乎,语悟其神。”涵泳品赏的过程,从文章体式,到遣词造句,从主题、文势到纲目句法,照顾到了整篇文章的方方面面,整体感知与分析知解相融。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言语经验和生命体验,澄心净虑,虚怀涵泳,鉴赏玩索,掂量品评,获得美感、情味、意蕴,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四、语感解析

语感理论认为,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受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直觉的言语经验的低级层次上,还要在具体的语文素养实践中分析语言知识,从中获得理性认识,继而用之于新的言语实践活动,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升语感的层次。语感的解析跟语言知识的分析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它追求的是“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是对语言深层意义的生成机制的解析,直接作用于语感内在机制的培育与建构。”科学的语感解析,究其本源意义而言,就是语文素养实践的一种实现方式。它不是将语言知识呆板生硬地堆砌在一块儿,而是借助真实可感的言语材料引导学习者通过对言语作品的揣摩辨析,使得知识对象以结构固化的方式储存脑海,语感深入高层境界,在学习者的头脑里建构起相应的图式表征,使学习者建构起独具个性的语言世界。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围绕言语实践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性,在教学中展现师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并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运用和掌控教学策略,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更加充满灵动的气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