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定教从学定教中国
摘要:新课程教育观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学堂,只有学生的学高效,课堂才是高效的。知识、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但教师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阶段,如果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学生、老师都吃不消。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观 自主学习 学案
高效课堂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如何达到课堂高效呢?新课程教育观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学堂,只有学生的学高效,课堂才是高效的。知识、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
但教师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阶段,如果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学生、老师都吃不消,教师要引领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历练中不断提升,从而不断理解、内化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所以我认为可以先从复习课开始,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是针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的知识梳理、知识巩固和知识迁移与运用。对学生来说,要复习的知识处于新旧交替阶段,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似新非新、似旧非旧”。说是旧知识(已经学习),但在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需要重新学习。因此,纯粹地把它作为大家已把握的旧知识来对待,也是不可取的。说是新知识,却实实在在已经学习,大家都已对知识有了各自一定的认识,这就更便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讲解为主。
原理》复习课,老师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我们已经学习过《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请画出一个你熟悉的原电池装置,标出电极名称、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类型并总结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节的教学要求是:①了解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②会判断、设计简单的原电池;③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本自主学习阶段要求学生画自己熟悉的原电池装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切入,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稍弱的学生大多数画的是最常见的铜锌原电池,而能力稍强的学生就会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通过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独立完成原电池相关基本内容的复习和重现。在课堂上首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讲铜锌原电池电极、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方向,电极反应式,尖子生评价更正,学生对相关知识知道多少?理解有多深刻?难点在哪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了如指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在复习课中面面俱到的炒冷饭的做法。只有学生都不会的、有疑难由老师引导,帮助解决,找出规律、方法注意点、内涵运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实践、探究、评判。老师退居二线,当学生的学习顾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化学必修1中,“非金属元素N、Si、S、Cl”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反应式多。又是孤立、零碎、杂乱无章的。复习时应用学案,学生自主回顾教材,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找出本节或本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无法理解的问题。课堂的“教”以探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核心;以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为重点。
构建转化线:元素同种价态物质之间氧化物、酸(或碱)、盐的转化关系(如SO2——H2SO3——Na2SO3——NaHSO3间的转化)和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关系[如S2-——S——SO2(或SO32-)——SO3(或H2SO4或SO42-)间的转化];
知识网络的构建,提升了对元素化合物认识的做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增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实际也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共同完成知识结构网络的构建,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观 自主学习 学案
高效课堂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如何达到课堂高效呢?新课程教育观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学堂,只有学生的学高效,课堂才是高效的。知识、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
但教师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一个很长的学习阶段,如果在原方法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学生、老师都吃不消,教师要引领学生逐渐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历练中不断提升,从而不断理解、内化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所以我认为可以先从复习课开始,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复习,是针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的知识梳理、知识巩固和知识迁移与运用。对学生来说,要复习的知识处于新旧交替阶段,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似新非新、似旧非旧”。说是旧知识(已经学习),但在头脑中留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需要重新学习。因此,纯粹地把它作为大家已把握的旧知识来对待,也是不可取的。说是新知识,却实实在在已经学习,大家都已对知识有了各自一定的认识,这就更便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讲解为主。
一、单元复习用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必修2书中《原电池的工作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原理》复习课,老师首先提出学习目标,我们已经学习过《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请画出一个你熟悉的原电池装置,标出电极名称、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类型并总结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节的教学要求是:①了解原电池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②会判断、设计简单的原电池;③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本自主学习阶段要求学生画自己熟悉的原电池装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切入,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稍弱的学生大多数画的是最常见的铜锌原电池,而能力稍强的学生就会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通过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独立完成原电池相关基本内容的复习和重现。在课堂上首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讲铜锌原电池电极、电子和离子的迁移方向,电极反应式,尖子生评价更正,学生对相关知识知道多少?理解有多深刻?难点在哪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了如指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在复习课中面面俱到的炒冷饭的做法。只有学生都不会的、有疑难由老师引导,帮助解决,找出规律、方法注意点、内涵运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实践、探究、评判。老师退居二线,当学生的学习顾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整章复习应用学案自主学习
进行整章的复习时知识点多,如按课本顺序复习,既费学生的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的课后使用。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方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更加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化学必修1中,“非金属元素N、Si、S、Cl”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反应式多。又是孤立、零碎、杂乱无章的。复习时应用学案,学生自主回顾教材,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找出本节或本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无法理解的问题。课堂的“教”以探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核心;以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为重点。
构建转化线:元素同种价态物质之间氧化物、酸(或碱)、盐的转化关系(如SO2——H2SO3——Na2SO3——NaHSO3间的转化)和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关系[如S2-——S——SO2(或SO32-)——SO3(或H2SO4或SO42-)间的转化];
知识网络的构建,提升了对元素化合物认识的做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增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实际也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共同完成知识结构网络的构建,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