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之门设计数学开放题试述启学生思维之门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6742 浏览:218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引进开放性教学思想,设计数学开放题,对课程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设计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有利于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一、设计开放题的意义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且给学生形成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开放题本身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对于开放题,目前大家取得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答案往往不确定或不唯一;(2)条件不完备或多余;(3)有多种解答方法或策略。这三个方面实质上是从问题的条件、解法、结论的多样性来谈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放题的内涵。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中封闭性的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等特点,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题教学的设计

教师设计的开放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及实际生活,切不可在难、偏、怪、繁上做文章,应该让学生不需要深功底、高技巧、繁计算就能进行开放题的学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开放题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1.条件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

学生在解决条件开放的问题时,需要认真观察、思考题意,寻求适当且合理的条件,如多余的要舍去、不足的要补充、隐藏的要挖掘等,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由消极等待发展为主动探求,又能使学生克服以前消极的思维定式,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思维的选择性。条件开放题有少用条件、多余条件、比常规少条件、缺条件(补条件)、图文条件等类型,所以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提取必要的条件,不用或少用一些条件,再创造性地运用条件解决问题。例如:“少年宫奥数组有24人,书法组比奥数组少6人,器乐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书法组和奥数组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分析可知,“器乐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这一条件多余,不需要采用。又如:“一块长方形广告牌长2米,重新设计时从它的一端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广告牌四周要装上装饰条,该买装饰条多少米?”题目中只有一个数据,表面上看条件不足,而作直观图后就容易解答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使他们在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题意时,能发现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而设计问题开放的习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问题开放题,在解决形式上有解答式问题、问答式问题、图表式问题等;在答案方面,有唯一答案、多种答案、“不存在”答案等类型。例如:“小明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5千米,汽车每小时行35千米, ( )?’(括号内表示被墨水覆盖的部分)请你把这道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这样,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策略开放,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策略开放题,一般给出条件、问题,由条件求问题,或根据条件判定结论是否成立,其策略是多种多样的。解题时,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探索多种解题策略,并比较优化得出最佳的解题策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经验、思维习惯、认知风格的差异,所以必然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策略差异。例如:“有两根同样长度的绳子,第一根用去3/10,第二根用去3/10米,哪一根绳子用去的多?”这类题目所给的条件不唯一,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有的借助画图解题,有的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还有的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模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各种策略分析用去长度的几种情况:(1)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3/10等于3/10米,两根绳子用去一样长;(2)当绳子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3/10大于3/10米,第一根绳子用去的多;(3)当绳子长度大于3/10米而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3/10小于3/10米,第二根绳子用去的多;(4)当绳子长度小于3/10米时,该题不成立。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答,通过这类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能在今后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形成策略开放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习题设计也应具有综合性,可以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于题中,也可以集本学科相关知识于题中。因此,综合性开放题是前三种开放题的综合,一般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要自行寻找与设计。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题让学生探究:“把校园内一块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成一个花园,其中要有圆形、方形、菱形等面积不等的花地、草坪。要求:(1)花地、草坪、道路所占面积比例适中;(2)图案美观。”这样的习题练习,既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事物中收集素材,设计各种形式的数学开放题,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开放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造了机会,且多种解题策略的应用,既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放”之余话“收敛”

开放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提高。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发展是一个“收敛——发散——收敛”的过程,如果一味地追求开放、发散,而忽视了开放题中规律性、方法性的认识,反而降低了开放题的思维价值。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通过练习开放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下,折出它的1/2,并画上斜线。”学生折好后,教师把不同的折法展示在黑板上,并问:“还有其他方法吗?”一学生说:“还有无数种折法。”教师随即表扬道:“说得很好,真会动脑筋。”然后这一题的教学到此结束,显然,教师没能抓住这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生成课堂的精彩。当学生回答“有无数折法”时,教师可以追问:“这无数种折法,有什么共同点吗?”(折线都是通过正方形的中心)这就让学生认识到了答案的统一性。因此,开放题的教学也要在开放之后进行收敛,只有在发散和收敛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展示数学方法和规律被揭示、被发现的过程,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实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总之,研究开放题教学,要研究开放题本身,也要研究学生,更需要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