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榆林榆林四合院装饰图案艺术风格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861 浏览:224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榆林古称上郡,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带,从文化角度来看,榆林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区域,榆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榆林四合院集中地展现了榆林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与艺术风貌。文章着重从榆林自然环境、文化属性、宗教信仰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与四合院中的建筑装饰元素的相承互鉴中研究建筑装饰文化符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关键词】 榆林古城 四合院 装饰图案 艺术风格
榆林古属雍州,据《延绥镇志》、《榆林府志》记载,榆林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历来成为军事重镇,经历多次战火,由于城墙高大坚固,现保存较为完整。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以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为轴,城墙为界,小巷以鱼刺状东西分布。榆林城号称“小北京”,城中遍布四合院民居,这些四合院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四合院内布置规范实用,室内布局中规中矩,尤为突出的是四合院内的装饰图案、雕刻寓意深刻、异彩纷呈,是榆林四合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榆林四合院建筑中装饰图案的分布
榆林四合院由正房、两旁的耳房、两侧的厢房和南房合围成院落,为了便于采光四合院一般坐北向南,但是避免正南正北,这都是出于风水上的讲究,正房和两旁的耳房多为五间,左右两侧的厢房各三间,与正房对应的是南方,也叫倒坐房。自明朝以来,榆林作为九边重镇,聚集了大量的边关将领和富贾,手工业者也相应云集,由于居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高低不等,造就了四合院的规模和档次也参差不齐,文武官员以及富豪财神的府邸四合院庭院开阔,装饰精美,平民百姓的四合院单椽平出,就陋从简。
四合院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功能也是全面的,既要满足一大家人的休息待客、婚丧嫁娶等活动的物质需要,同时又得满足精神寄托、艺术享受、传授后代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榆林四合院集中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贵和谐、讲仁义、重人伦、建功立业等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想。这些思想更为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在一些细节的装饰图案和雕饰之中,这些装饰元素主要在大门、影壁、屋脊、门窗、室内布置等重要位置,图案雕饰寓意深刻,给人以某种心灵暗示。
榆林四合院大门脊顶一般雕有六兽,前后屋檐的瓦当与滴水都雕有虎面,俗称“猫头滴水”,可以去凶化吉、镇宅保安,也有少数雕有青龙,还有个别雕有星形图案。门簪前方依空间而雕刻莲花图案。大门外两侧戗檐上部刻有精美的砖雕,砖雕图案暗喻主人的职别,如:主人是文职管员,戗檐上雕刻凤凰或珍禽,主人是武职官员,则戗檐上雕刻麒麟之类的异兽,一般富豪人家则雕以牡丹之类的花卉。
在宅门门槛两侧各有一个抱石鼓,鼓面、鼓顶、鼓座都雕有纹饰,鼓面一般雕有狮子或麒麟,或立或蹲,或腾空而起,或玩绣球,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既有王者之气又不失灵动之气。
二门设在影壁墙的左侧,土地神龛的对面,是通向院落的通道,二门一般单间开,前后两坡硬山顶,榆林四合院的二门多以砖平砌,也有些采用木椽丁卯砌构,门楣上雕有夔龙纹饰。
大门打开后进入眼帘的是装饰精美的内门影壁,它多依东厢房的南侧墙而建,影壁由壁座、壁身、壁顶组成,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少不了建内门影壁,因为内门影壁既可以起到遮挡外人视线、保护隐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又能够挡鬼避邪或是弥补风水缺陷。
内门影壁壁顶有古式屋顶,屋顶正脊两边各有一个兽吻,有些中间也有一个兽吻,下面有瓦当和滴水;壁身是整个影壁装饰的主体,壁身的装饰千变万化,有些用砖雕雕刻麒麟和祥云,有些雕刻历史故事,有些雕有书法“福”字,还有些用墙皮打底在上面绘上壁画,可惜的是历经沧桑,墙皮损毁严重,壁画的装饰内容无法考证,有不少壁身两侧配以对联槽,逢年过节张贴对联;壁座是支撑整个影壁的基础,榆林四合院中的影壁都以稳固扎实为主,装饰纹样较少。
还有一部分四合院设有外影壁墙,这主要是根据风水上的需要去设置,榆林老街路东有部分四合院靠山而建,巷子分布难以像河道平川那样规整,所以就得建门外影壁来阻挡煞气,比如:瓦窑沟巷8号四合院大门正对一条巷道,风水上讲这条马路就像一把利剑插入正门,主人便见了门外影壁来加以抵挡煞气,这座门外影壁较为宏伟,壁顶装饰浮雕非常精细,可惜壁身图案损毁严重。
门窗是四合院内主要装饰的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笔者对榆林现存的四合院门窗考察来看,几乎所有宅主都会在门窗雕刻的精美绝伦,门窗因区域不同雕刻的装饰图案和纹样也各不相同。门簪以圆形居多,左右对称,题材多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为主,体现了宅主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寓意富贵吉祥、多子多孙、门第兴旺。雀替不仅很好地固定了椽梁与竖檩之间的角度倾斜,承担了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横梁之间的跨度过大的重力,成为门窗的重要美学构成元素,而且改变了直线框架生硬呆板的视觉感受,使门窗整体感觉变得柔和,雀替的纹样千变万化,富贵牡丹、云纹、芙蓉、喜上眉梢、竹雀、松鹰都是常见的装饰图案,(如图1)。
窗棂格子是整个门窗中面积最大的部分,采光也主要靠它,因而它轻巧单薄,留出大面积的空灵以便更好地采光,图案以几何图案为主,有“万”字格,“亚”字格,“冉”字格,“+”字格,“×”字格,铜钱形,窗棂格子跨度较小的以单个图形重复,跨度较大的在边角上加蝙蝠、花卉或者抽象纹样以作支撑。
室内布置装饰是榆林四合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随着上世纪后半叶至本世纪初几十年来榆林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原有四合院住户不满足老房子的生活条件,大部分四合院被拆,取而代之的是新盖的二、三层小楼房,只有极少数四合院保留下来,但是由于老房子卫生、取暖设施的落后,经主人几经改造、翻新后,原有的室内家具、陈设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简约时尚的装修和家具陈设。笔者曾多次考察、走访现存四合院住户,几乎都租给了进城陪读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很少见到老房子的后人居住,流动性强导致四合院的室内陈设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我们现在只能从榆林地区神木县的白家四合院中的室内陈设中窥斑见豹了。 榆林四合院装饰图案的寓意与文化属性

1.榆林四合院装饰图案的寓意

纵观榆林四合院装饰图案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动物类、植物类、山水类,具体地说:动物类多雕刻有蝙蝠,“蝠”与“福”谐音,鹿图案谐音“禄”,寓意仕途腾达,前程无量;“象”与“祥”谐音,鹤立松间寓意益寿延年,长命百岁,千秋万代;喜鹊配以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另外还有少数麒麟和凤凰等稀有动物形象,寓意祥瑞喜庆。植物类多以莲花、石榴、牡丹、梅、竹、菊为装饰,莲花是佛教圣花,寓意百年好合、和和美美、一团和气,还有连升之意;牡丹寓意大富大贵、富丽堂皇。山水类多穿现在影壁墙,有山有水,有日有月,有云有涛,表现出一幅幅太平盛世、繁荣昌盛之景象,寄托了主人追求前程似锦美好生活的愿望。

2.中原儒家思想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

榆林从秦王朝开始设为“上郡”,期间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到明清时期民众奉行的是汉族文化,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地渗透到榆林人的血液之中,“礼”不仅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也植入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思想,上下尊卑、等级关系、秩序的理解无不体现在榆林四合院中的整体布局、规模层次中,甚至每个细节的图案纹样,长辈或主人居住在层次明显高贵的正房,晚辈或仆人居住在低于正房的侧房或南房;装饰图案从规模到做工精细程度也反映出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
“一种文化在另一种环境中扩大、传播,会通过不断的适应、变化,使文化产生多样性。而它所适应的环境并非仅指自然环境,还包括与周围各民族的关系及社会环境在内的整体环境。”榆林自有史记载以来就有鬼方、匈奴、突厥、鲜卑、党项、蒙古、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占据或活动,尽管到明清时期该地区受汉文化影响更为深远,但是当地人依然保留了部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隋书地理志》中记载:“安定北地上郡,其人性尤质直,尚简约,习仁义,勤于稼蔷,多畜牧。”今天我们从榆林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可见一斑,榆林饮食多以熬、炖为主,尤其喜欢吃羊肉、驴肉,以前的榆林人就餐时盘腿坐在炕上,围着四方炕桌,即便在红白喜事上坐席时也是如此。在榆林四合院中经常用老虎作为装饰形象,这与榆林地区出土大量匈奴人的银器虎的形象不谋而合,很难讲清楚谁影响了谁,还有一些影壁墙的边角装饰图案属于蒙古族风格,在榆林四合院中的窗棂格子图案中常见“+”和“×”图案,这种图案代表着万物交合繁荣、生生不息,在匈奴考古中发现不少地毯图案出现许多“+”和“×”图案,这两者之间也具有难以切割的渊源关系,总之,榆林四合院中的装饰图案是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交汇、交融的多元文化形态。

3.实用主义宗教信仰与四合院装饰图案

由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加之地处塞外战事不断使榆林地区天灾人祸较多,人们的生老病死显得神不可测,使得本地区的宗教信仰十分普遍,供奉的神灵种类繁多,神谱混乱,除海神之外各路神仙都能有供奉,据顾志宵先生记载,全市有大大小小庙宇二百多座,而且佛道不分,在同一所庙宇里同时供奉着祖师、真武大帝、佛祖、观音菩萨,这是因为榆林人供神拜神讲究实用性、方便性。四合院中每家每户都要安排神龛,不少神龛没有固定的神位,有难时需要找哪位神灵来保佑就写相应职能神仙的名字挂在神龛上进行祈拜,有时可以同时祈拜几位神灵。
榆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林四合院从座址到地基再到建筑每一种装饰图案都必须经过评事(即风水先生或巫师)的指画,评事被认为通晓天文地理,谙熟阴阳之道,深受当地人的敬畏与尊重。四合院必须经过评事计算选定日期时辰,念安神镇宅邪语,烧香叩头后才可动土。檐头、屋脊、门头用何种图案都得经过评事的布置,以求家丁兴旺。
结论
榆林四合院中的图案是明清时期乃至更长时间里榆林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不断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认知、改进、创造,最终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独特的审美取向,它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的理解,而且折射出榆林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成为中华民居装饰艺术宝库中一颗独具特色的宝石。
参考文献:
李霁.解读榆林四合院[J].榆阳文史,第二十一辑.
张晓春.建筑人类学之维——论文化人类学与建筑学的关系[J].新建筑,19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