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探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5224 浏览:13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如果一个学生上课,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自己认真听,不动脑子,那这个学生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所在。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养成质疑的习惯是物理教学成功的法宝。
【关键词】初中物理;质疑能力;培养
清人郑板桥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无问,虽读书破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毕露。”这就告诉我们读书要善问,不问不算学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明文确定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培养质疑能力更为重要。本文就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质疑能力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质疑能力是必要的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物理学史的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也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过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难怪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对此也深有体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由些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进行质疑的基本方法,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提出质疑,如近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伽利略在做单摆实验时发现,摆线上系轻重不同的石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质疑。后经反复实验和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建立了科学的落体定律。

2.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如惠更斯电桥不平衡时,判断桥上的电流方向问题,利用断开桥支路,经简单计算就能判断出桥支路的电流方向。

3.追求因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4.逆向思维提出质疑

这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例如在讲过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对于匀减速运动,我们可以问一问这种运动的逆过程能否当作匀加速运动来处理?再如在几何光学中讲过已知物点和透镜求像点的方法后,可以质疑一下已知像点和透镜如何求解物点?这些都属于逆向质疑。

5.运用实验引发质疑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实验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上见物理,做到动中有思,思中有动,动思结合,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达到深化、物化物理知识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来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悉心引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质疑;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除此之外,在具体运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质疑最直接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要教育学生先思后问,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见疑,真正通过思考发现真理。第三,要时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不唯书,不唯上,进行“求异思维”,时刻以审慎的态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