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激发激发自主意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7093 浏览:230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时代,新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载体与强大的支撑点,使语文教学实效、高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充分运用“自读——讨论——交流——释疑”这一行之有效的合作研读手段,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发挥“共生效应”。进行开放性作业设计,构建“生动活泼”的语文大课堂,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互动 开放性作业 生动活泼
新时代,新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能守着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或“问答式”等教学手段,必需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载体与强大的支撑点。这样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的语文教学才有实效,才是高效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发现以下三种做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前存疑,促成“自主与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落话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的。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教师在介绍历史背景下揭题,让学生把课题读一遍,再让学生结合预习,说说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1.夜莺是一种什么样的鸟?2.这里的夜莺是指鸟吗?3.这夜莺的歌声到底是什么样的歌声?4.为什么作者要写夜莺的歌声呢?5.小男孩为什么不学羊、鸡的叫声,而要学夜莺的叫声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时教师再稍加整理,得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此时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自然会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自然会全身心地进行探究,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稍作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去读、去探究原因,这时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诱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堂实效大大提高。
布鲁纳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让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及创造力,巧设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语文、用语文,从此爱上语文。

二、合作研读,促成“对话与互动”

《语文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说明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才是学语文的主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有效实现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及时转变,要倡导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向同学学习学语文的方法,在学习小组的互动交流、发表见解中学习组织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交流互动)学语文、用语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自读——讨论——交流——释疑”这一行之有效的合作研读手段,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带着疑问分组研读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发挥“共生效应”。
如教学《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时,教师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放手让学生自学,找出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用“——”画下来,想想歌声是从哪儿来的,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找出句子后,弄清夜莺的歌声是从小男孩的嘴里飞出来的,教师再组织学生自读、自悟句子,最后学习小组上谈自己读句子后的体会。在学生互动交流下,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发现了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来引起敌人的注意,故意让敌人发现他,并用歌声迷惑敌人,用夜莺的歌声巧妙的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更从中体会到小男孩的勇敢机智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下,学生很快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是如何帮助游击队歼灭敌人的,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我们不要忘了:语文课堂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主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搭设各种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扎实地进行语文技能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巧设开放性作业,构建“生动活泼”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个新理念从“以人为本”出发,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乐于学习,课程才有其存在的意义。课标里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要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途径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开放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使作业不再枯燥地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它更生动活泼,不仅有利于语文课程建设,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学生的见识,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设计了两道作业:1.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帮孔子解决这一科学问题;2.续编《两小儿辩日》,也可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通过查阅资料,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续编、改编课本剧是在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样可以取得巩固旧知,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积极性不断上涨。教师巧妙设计开放性作业,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语文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课标的新理念充满了人性化,给教师与学生更多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进行开放性作业设计,让作业告别枯燥,跨入生动活泼,让作业不再是学生沉重的包袱,而是他们课外生活的一大亮点、一大乐趣。
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在课改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有效、高效,成为真正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