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新课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文教学改善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19553 浏览:848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以来由于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指导不足等原因,陷入教师、学生的两难境地,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作文教学不再是课程要求或者教学任务,而是需要走进学生个体,融入学生生活,逐渐勾画出一个有主体、有规划、有发展的语文作文教学前景。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这种现象都非常熟悉:当老师宣布写作文时,教室里顿时叹息声无数,教师或详或略地指导后,学生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地开始拼凑作文……作为听、说、读、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本应是语文教师借助教学计划和写作知识,鼓励学生把观察、体验、立意、取材、布局、谋篇的心理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言语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当下语文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作文。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教学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查手段等

一方面,缺少计划,临时拼凑,成为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使是重视作文及练笔,也缺少系统地规划,写到哪里算哪里。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实践明显不足,许多学校每两周一篇作文,每学期大作文在8篇左右,以每篇800字计算,每学期只有8000字左右。虽然有老师要求写观察日记或者读书笔记,但并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目标,或者不注重指导、评改,从而没有起到相应的训练效果。写作教学没有量的积累,质的飞跃自然很难达到。

2.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如果从一套教材中抽取有关写作教学的部分,很难找出序列,成为系统,初中、高中之间照应、过渡、衔接不足,年级、学期间缺少层次性、递进性,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时依托教材,缺少规划,学生写作时,听任教师,教师布置啥就写啥,不能够循序渐进,发生质的飞跃。系统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教学的发展。

3.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不足

一方面,教师在布置写作时,要求全面而笼统,从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从构思到语言,覆盖了写作的方方面面,却缺少重点或者突破点,使学生顾此失彼,结果哪一方面都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作文评改中,空话、套话多,解决办法少,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给全班同学的评语大同小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之类的评语随处可见,可是作为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各不相同,写后的感觉也不同,有的下笔成文、畅快淋漓,有的敏思苦想、挤牙膏,有的东拼西凑,有的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他们完成作文后都期待老师精心的点评,而教师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的评语,无疑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一种打击。有的教师虽然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没有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学生对于存在的问题依旧不能彻底解决。

二、新课程下的作文改进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乎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地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主体、有规划、有发展的作文教学前景,使作文教学不再仅仅是课程要求或者教学任务,而使之走进学生个体,融入学生生活。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建构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和序列,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集中到开放、由写实到想象、由写有章法到写无定法的写作练习计划,对学生写作的发展很有益处。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全面深入地观察思考,复杂的酝酿发酵,阅读、积累、思考,每一个步骤都有其自身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写作过程中的模仿写作、超越写作、创造写作既呈现一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也有跳跃式的飞跃,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的无序状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经历社会,将社会、生活作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教学也就成了搜肠刮肚的苦差事。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创设情境,协助学生构思、建构作文,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作的。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依靠积极的评价机制创造学生发展的条件,发挥写作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中小学作文讲评以寻找问题为主,尤其关注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调共性多,强调个性少,使学生觉得作文讲评老生常谈,没有意义。再加上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工作量大,作文评改更是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在作文评改中获得收益。新课程提倡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讲评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写作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与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相比,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加强了写作同听、读、说的联系,使其在综合的语文实践中,在听说读写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写作教学。写作教学不是孤立的存在,丰富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写作的感染力。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材料,能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训练提供重要的模板,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也可以丰富作文的情感、内容,使之不再空洞、枯燥。另一方面,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将写作同听说教学相结合。吕叔湘先生说:“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听说训练耗时少、成效好,课前的演讲、随机的故事会、小型辩论会等,都可以以说为写打基础,学生在听说训练中,如果能不用体态语言,单凭有声语言表情达意,思维逻辑严密,而且语言运用规范准确,那么作文就不再是问题。
此外,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还提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写作的个性化发展。作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其具有的独特个性,即修辞行为的创造性。“用我的自由之笔”“抒我的自然之情”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如此,作文才能彰显出其语言的魅力、心灵世界的丰盈。而当下学生作文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痼疾已是不争的事实,表面看到的语言匮乏、肤浅、呆板、无味,实则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混乱、思想的苍白、想象力的枯槁。个性化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介入人生,以艺术的方式体验生活,从而使创作在内容和思想上更加充盈。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另一片风景,但风景虽然秀丽,却依然有一段距离,并非触手可及。在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的改革、突破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课程本身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教学时间安排,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兴趣倾向,甚至写作训练的话题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制约作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因此,我们应从基础着手,不可以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把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成功案例当做万能的营养快餐,凡作文教学必用之,那样,作文教学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因材施教”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十分必要,班级整体的作文氛围、学生个体的语言积累、写作兴趣等问题都是教师的着眼点,一次即兴片段练习、一场激烈对抗辩论、一堂实战作文课、一次精巧的作文点评,都是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文训练需要量的积累,但质的保证同样不可或缺,数量、速度绝对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既要有改革的热情,还要有改革的韧性,踏踏实实地把工作落实到日常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还在继续,道路也许曲折,但一定会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路上,跳出一段美丽迷人的华尔兹。
参考文献:
夏猛.新课改理念下中学“个性化”作文教学探析.江苏教育研究,2011(1).
王益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刍议.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3]刘凌云.我手写我心 美文出个性.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4]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0

3.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