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赏识美术教育与赏识教育前言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4422 浏览:12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素材,贴近实际,开拓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美术课堂融趣味、游戏、生活、知识于一体。
关键词: 美术教育赏识教育影响因素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得不到重视,我归纳出以下因素。

一、学校外部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这就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长认为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有机会跳出农门。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长此以往,孩子自己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二、学校内部因素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或者美术课就是照葫芦画瓢。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变革、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很多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地度过45分钟,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违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导致学生个性扭曲,不自信,认为自己不会画画,画不好。尤其是农村中学美术课堂中,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大多在小学就没有上美术课,或者就是“照葫芦画瓢”,升入中学后还是“老一套”,导致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实在可悲,美术教师只有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的诸多弊端,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改变学生怕画画,不喜欢画画的现状。我认为,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最好不要一开始就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而适合进行放松的、自由的、鼓励发现的趣味练习,这是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源于:www.618jyw.com
怕画画,画不好,不自信的状况。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兴趣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被情境感染,处于积极探究的氛围中。
一次我尝试在七(一)班学生上《静物写生》一课。课前,我布置好静物台:一块白色衬布,一个褐色砂罐,一个乳花色汤碗,一个淡雪梨,剩下的静物(如草莓、甜橙、蛋糕等)就放在旁边。当我来到写生教室,发现静物台边挤满了同学,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我一看静物台,不禁怒从心起:雪梨竟变成了三颗草莓。原来是班上的一位“调皮大王”干的。然而,经他这样改变,雪梨换成草莓后,台面似乎全“活”了。我转怒为喜,趁机引导:“原来的雪梨拿走,配上草莓,大家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看多了啊!”我面向全体学生,说:“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有了草莓之后,画面活跃起来呢?”“红色的草莓和灰绿色的衬布产生了对比。”“大的和小的产生了对比。”大家踊跃发言,气氛异常活跃。草莓、甜橙和蛋糕一放到静物台上,原先沉闷的画面突然变得明快、艳丽起来。学生作画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构图、着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这位“调皮大王”,我给予了认同与赞赏的鼓励。自那以后我发现平时在课堂中喜欢破坏课堂纪律的“调皮大王”变得认真听课,喜欢美术课了,课代表告诉我:“李明说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我。”激发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片,利用文学性的语言,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学生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如毕加索、塞尚、凡·高、马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想象潜能,拓展思想,提高欣赏能力,将自己的情感自觉地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二)适时鼓励,少批评

自古以来,父母抚养孩子就在潜意识里运用了“赏识”。若孩子学话晚,则认为“贵人迟语”,说得再差、再迟,都不抱怨,只会不断鼓励;孩子学走路摔跤多,父母绝不嘲笑,只会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赏识的目光呵护好学生心中的艺术之芽,以满意的态度对待学生微小的进步,以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读”为“乐学”,使美术教学充满和谐愉快的气氛。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把技术混同于艺术,使教学成为毫无兴趣可言的机械运动。
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巩固兴趣,可以在学生绘画中适当地进行静物写生训练。既不失中学生绘画的趣味性,又为以后的专业训练打下基础,作必要的衔接。在素描的初级阶段意在树立素描观念,不要进行长期正规的写生训练,应以短期小幅的画为主。不能时时、事事都让孩子成功,因为兴趣的巩固需建立在绘画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只有提高对绘画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对绘画的兴趣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多为学生提供展览、比赛、交流、发表的机会。这种“赏识方式”能让学生受到奖励和好评,使其自信心得到满足,做到初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增强自主创作的,巩固绘画兴趣。初中生大多在文化学科中没有太强的自信心,在美术课中的表扬、肯定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赏识教育,不但能开拓绘画题材的空间,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还有利于美术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生兴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中的赏识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美术本身。我们要慎重地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树立自尊、自信,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网.
[2]美术教育.
[3]新课程标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