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审美心理特点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29705 浏览:1344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旨在从艺术鉴赏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美术鉴赏教学研究,力求从高中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所经历的审美心理图式开始,了解审美的一般心理机制、过程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掌握高中生进行美术鉴赏时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学生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交融),了解文化因素对当代高中生审美经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美术鉴赏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构建起符合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满足学生文化需要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主要章节的概要内容为:第二章,对西方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国内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扼要回顾。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反应出人们对自身审美心理的日渐重视,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科学的审美心理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具体的研究成果也为本论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如《零点项目》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处于青年初期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征,指出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理解深刻美感的可能性,且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具有三大趋向:从具象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等;而国内的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参照依据,不仅指出了高中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的心理特征,而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特征。首先论述了美术鉴赏的生理基础:大脑的视知觉能力,并且鉴戒了文艺心理学的成果,对美术鉴赏过程(准备、实现和弥散各阶段的心理动态)进行了一般性描述,阐述了审美留意、审美期待、体验、想象直至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和净化心灵等审美心理现象。根据这些特征的分析,构建起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能力和规律而设计的美术鉴赏教学体系。为此,重点提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的视知觉”和“多角度强化学生的视知觉”两点建议。第四章,对高中生所处的文化“场”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化中体现的审美精神(和谐、气韵、意境、言志、意构),并且针对其具体项目设计了一组调查问卷,以反映当代高中生审美心理中传统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固然高中生反传统意识很强,但在对美术作品的评述当中反映出较多传统文化的印迹。据此,我们以为|教育论文网|可以用“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和“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等方法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们分析了全球化的背景下,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一系统文化变化。如信息化社会中的艺术作品的后审美现象、网络文化对学生长大的影响、【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审美心理特征高中生美术鉴赏信息加工模型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5-7Abstract7-12第一章导论12-17第一节研究选题概述12-15第二节研究方法及论文架构15-17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17-31第一节西方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17-24第二节国内儿童审美心理与美术教育的研究24-31第三章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31-52第一节基于脑科学的美术鉴赏31-36第二节美术鉴赏的心理过程36-49第三节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对教学的启示49-52第四章文化环境对当代中国高中生美术鉴赏活动的影响52-72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2-61第二节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61-72第五章学习的信息加工与美术鉴赏72-90第一节美术作品作为信息在教学中的传播72-75第二节学习的信息加工与美术鉴赏75-90第六章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90-102第一节美术鉴赏教学设计90-93第二节美术鉴赏教学的案例研究93-102结章102-106附录106-128附录1:高中生审美心理调查表106-109附录2:《色彩》教学设计109-111附录3:《我要读懂你,凡·高》教学实录111-119附录4:《美术作品的心理世界》单元教学设计119-126附录5:《中国古代陶器》教学设计126-128参考文献128-133后记13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