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浅谈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学位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31841 浏览:1456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针对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特征,新课改适时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于是,合作学习作为实现自主、探究的载体,倍受教师们的青睐。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优化意识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互助精神,实现有差异学生的同时发展,弥补了教师教学的不足。目前,合作学习方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一、目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表演成分较突出

为了响应新课改对合作学习的要求,很多省市轰轰烈烈的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并热火朝天地投入实践中,举办了大量的“合作学习”教学研讨示范课,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考评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但是,作为示范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存在着很多表演成分,表面上很热闹,学生也很积极,然而透过繁华热闹的表面,对于教学实际本身,也许只剩下一具空壳而已。于是,群起而效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更多地沿袭了这种表演成分。作为教育者应该知道,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真正适合他们。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硬把小组合作学习这棵大树嫁接在学生薄弱的根基上,结果不仅仅是学生,就是教师本身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结果,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表面文章——没有强大的基础做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注定只能枯萎。

2、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过多的学习机会留给了学生。这本来是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已经适应并习惯了以往传统教育方式的时候,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主学习,反而显得茫然不知所从,再加上中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学习兴趣还没有养成,还未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很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对于少数优等生来说,他们确实能够配合教师完成课前准备,但是更多的学生并不能做好课前预习,特别是学困生,完成家庭作业都有很大的问题,让他做课前预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合作学习又是建立在充分的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面对对课文一无所知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3、教师问题设计不科学

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或对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不了解,导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科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种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当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有关文章写作特色、人物分析、写作目的等只有通过学习全文并且在教师指点下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难题,学生只能保持沉默,何来合作探讨?二是问题太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有的教师认为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那么就降低问题难度,专挑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讨论,结果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合作学习本身失去了意义。

4、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这在学习上尤为突出。学生基础有薄弱,兴趣有区别,要让基础不同、爱好各异的同学一起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篇课文感兴趣,这是很难实现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小组内各成员对同一问题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因此,常见的合作学习并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的合作、讨论,不过是班上或组内的少数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参与而已,而更多的学生则成了陪衬。这在很多学校的合作学习观摩课上都很明显,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5、合作学习存在片面性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通过组员内部所有同学的合作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却往往是从教育发达地区引入欠发达地区,从城市走向农村的,当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向教育优先发展地区的教师学习这种先进教学模式并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基础差距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观摩课上感觉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实现,但是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却举步维艰。于是,合作学习成了追求形式的片面教育,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异常,但只要深入课堂仔细聆听,或者请小组发言,就会发现讨论只是形式上的,与预期目的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一节合作学习的示范课上完之后,还得花一定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这就是合作学习片面性导致的一个恶果。

二、如何正确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也许能改变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1、去除功利性,回归教育的本真

笔者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云南省首届小学经典课例实作暨全国小学名师说课大型活动”,听了省内外小学名师的公开课后感触颇深,其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尤其打动人心。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多了几分教学的本真,少了几分表演的华丽,整个教学如行云流水,宁静之中不乏智慧美的流动。没有合作学习的华丽表演,学生却在真实的学习中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灵动美。也许,广大教育者都需要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表演还是传道授业?是成就教师个人还是教育学生本身?弄懂了这些问题,也许教育就没用了太多的功利性。

2、严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关

学生课前预习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要想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首先应该让学生熟悉课文,做到“我想说”。只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实现“我要说”。我们要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在合作中研究问题,在合作后解决问题。

3、科学合理地设计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应该从诸多方面着手。其中,问题的提问方式是关键。教师应该认真备课,不仅仅备课本,更要备学生。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能思考问题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题,变换不同的提问方式,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提问的时间、问题的引入等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问题的关注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问题提问的语气、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问题的思考上,并让他们充分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注意个体差距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及时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反馈。在合作学习中要深入学生,观察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交流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应该保证小组内部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学习小组的组建应该做到好中差生相互协调,以好带差,以好促差,注重小组内部的个体差距,问题设置既要满足优等生的探索需求,又要保证学困生能思考、会发言,从而改变以往合作学习优生唱独角戏的局面。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推广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只要我们针对本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一定能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道路,小组合作学习定能植根于我国几千年教育文化的沃土中,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