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培养小学生爱读、多读、自觉读习惯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6794 浏览:207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八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影响阅读质量高低的直接因素是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一经形成,就能支配学生的阅读行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小学生爱读、多读、自觉读的习惯

阅读兴趣是爱读、多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教师设法营造热爱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如订阅一些有趣的报刊,动员学生利用时间到图书室借阅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在教室里设一个读书角,开展"奉献一本书,阅读百本书"的活动,做到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这样由读到讲,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

二、引导发现问题,养成学生自主探究、质疑的习惯

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做到精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深入透彻地阅读内容。教师在布置阅读时首先要布置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重点,培养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做到眼到、心到。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必须从质疑问题开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学会用脑,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已知来解决未知。
改“学前教”为“学后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后教”应该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让学生在预习新课之后教师才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课堂学习。教师应把讲读课上成讲读与训练的结合课,应以筛选、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为主要目的,尤其应把教的“重心”放在学生反馈出来的疑难问题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为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①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②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③学生不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发现和解决。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习惯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如对不认识的字可用圈,对重点词句作下点号,对优美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则用横线或波浪线记下。这些方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六、多方实施,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基础

1.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学能力的一种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培养语感有下面一些做法:
①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②在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③重视朗读对促进语感的作用;④在写作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⑤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语感的听说活动。
2.在进行语感训练时,应当注意:要在语言文字上多下功夫,要进行有计划的语感训练,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3.培养学生专心读书的意志品质 。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爱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够稳定,常常随情绪的变化和外界的刺激而转移。这对于培养专心读书的习惯,是一个不利的因素。针对这一点,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的意志,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另外应该掌握一些阅读常识:
①学会如何正确用眼:用眼的第一步是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眼球静止,靠转动头部来达到移动目光的目的。要做到正确用眼,还要注意在阅读时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而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按意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我们的理解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还需要保持眼睛与书本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样才能既保证提高阅读速度又不致使眼睛太疲劳而导致理解力下降。
②避免“手指阅读”“手指阅读”会降低阅读速度。所谓“手指阅读”,就是指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之类的东西指着正读的内容,这种习惯迫使眼睛跟着运动,当读完一行后,得必须停下来,必然中断阅读和理解过程,阅读效率当然不高。
③不要“出声阅读”有的人喜欢在阅读时把所读的内容读出来,也有的人虽然不发出声音,但他的喉部肌肉仍然是活动的,这种习惯称为“无声阅读”。这两种习惯都会限制阅读速度,喉部肌肉的机械运动,它的速度无论如何是跟不上眼球的灵活运动,更跟不上大脑的思维运动的。因此这种习惯一定要改正。当然朗读对于形成语感非常有利,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默读,浏览。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本本”开始,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收集在采蜜集里,“小笔头” “我笔写我心”只要孩子们能够写出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想象、感悟的内容即可。另外阅读从低年级起步,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认真阅读的习惯。
训练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我认为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设置朗读层次,通过小动作,小点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使学生阅读变得主动、富有朝气,使每一个个体都充分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它不仅包含语文课上不可少的朗朗读书,还包含独自默读后的静静沉思,更有着“—动情—抒情”后的尽情表达。是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让我们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