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外贸基础》课程双语教学革新实践与探索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11164 浏览:37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外贸基础》课程是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本身涉及英文性强的特点,因此以往的纯中文的授课模式的适用性面临着挑战。正是在这基础上,课程组面对英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国贸高职学生开展了《外贸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并进行了一些创新,从总体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渐强,和外贸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的背景,行业中需要更多的贸易类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必须将人才的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兼顾。因此,对于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来讲,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既精通专业知识,有掌握足够水平的外语能力。而课程组进行的双语教学改革正是为这个目标进行的。

一、本次研究对“双语”的界定

“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它不是语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它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由此可见,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而“外语水平”的提高只能作为其副产品,不能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变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更不能是外语课。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目标应以国际惯例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利用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以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英语。特别是,我校在开设《外贸基础》课程时,都是针对大一刚进校的新生,所以,更不能以为得强调语言,而应是以英文教学为手段,但真正的目的是在专业英语提高的同时,更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语教学对《外贸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在外贸基础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由该课程的自身特点与社会需要决定的。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并兼顾英文性强的课程。它系统的向初学者展示了如果从事外贸工作的各环节,以及各环节中的要项和操作方法。而在这些展示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英文,甚至是专业英语。例如,合同的磋商,这个函电过程都是用英文完成;外销合同的条款,也都是用英文来书写,因此,学生要想掌握这些外贸知识,就必须具有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教师完全用汉语授课,该课程的特点就无从体现,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
此外,我们在走出校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更是从商务谈判到合同的签订再到合同的履约,一刻都离不开外语,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贸能力,让他们今后能真正的胜任自己的外贸岗位,从这门专业基础课开始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十分必要。我们通过这样改革,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为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强的竞争优势。

三、《外贸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对象并不是我校开设该门课程的全体同学,而是针对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的同学由于在录取进校时就对英语成绩有所要求,所以与其他专业同学相比,在英语水平和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还是能够得到保证。但不排除每个班会有个别英语基础较差,很难跟上双语教学的同学,针对这些同学,我们在课程都用电子形式将课堂课件和自编教育下发给他们,以便他们在课后学习,因此,在我们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下,在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本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还是具有可行性的,也是值得探索与尝试的。

四、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所需的双语教学组织与实施

1.教材的选用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物质载体,选用什么教材至关重要,也是一个难点。课程组在开课前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教学选择上的几个问题。(1)全英文教材。这样教材最纯粹,就是要逼着学生去看英文,因为他完全没有中文注释,包括后面的练习也都是英文形式。但是这种教材对于英文水平不高的高职学生来讲难度实在有点大,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全英文教材都是面向本科生的;(2)中英文对照教材。这种教材似乎解决的学生的难度问题,利于学生自学和掌握专业知识,但是我们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一个特点就是惰性很强,因此这样教材到最后往往就变成了中文教材,也就完全失去了我们双语教学的目的;(3)第三种是双语版(英文+中文注释),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做出注释。这样学生就有一定的地方可以寻求对语言的帮助,但这种教材都存在内容比较浅显的弊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过我们的再三选择,我们还是选用了全英文的教材,这样对于我们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同学来讲,就避免了他们走捷径的道路,强迫他们都必须走到英语的路径上来,真正达到英文教学的目的。当然为了弥补这类教材的缺陷,我们在选用全英文教材的同时,还推荐了同学中文的参阅书目,还配发了英文自编讲义,该讲义相比书本来讲,更加言简意赅,容易读懂,以便确实有困难的同学课后学习。

2.教学组织形式

(1)重视课前的预习
作为大学生,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这门双语课程,课程组十分重视,并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前预习。这样在课前有了准备,到了课堂上就至于十分困难,特别是在遇到语言问题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当然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顺畅一些,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此外,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安排的56个课时,课时量听上去好像不少,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时间十分紧张。因为,为了保证首要的课堂质量,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只有简单的内容完全使用英语,对于难点、重点和专业术语等内容,都是用两种语言重复表达出来,但是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可能还是存在有些同学听懂了,有些同学还是没有听懂。这时课前预习就显示出作用。因为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是在打有准备的仗,他们会对讲授的内容不会那么陌生,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预习我们通过预习课本和预习讲义两种方式进行,课本较难,而我们配发的讲义较容易理解,当然如果理解实在有困难的话可以参考推荐的中文教材。看了多遍还是不能理解,就在此做上计划,在上课的时候,可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英文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做到预习,我们还指定了相应的监督方法,如教师在课前应该进行课堂提问,提问的内容以英语单词、短语与句子的理解为主,考察学生是否真正预习了。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现场打分,得分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总分。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