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儒家经典文本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31099 浏览:144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儒家经典文本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具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可以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教育经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提倡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本文在鉴戒和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对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基本熟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这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展开探讨研究,来论证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儒家经典文本的内涵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编的“四书五经”,无论是在历史的沉淀性、广泛的认同性,还是在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经典文本”。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中国古代有着漫长的历史,它曾经形成了一套建制化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正当化话语基础。然而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和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断裂,在长达近百年的教育体制中已经没有传统的儒家经典文本的位置。直到时间进入到20世纪末,声势浩大的“读经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论争,告诉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第二部分进行了关于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的讨论。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儒家经典文本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它的重行践履、中庸贵和的哲学观,文以载道、尽善尽美的文艺观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使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中的进步意义值得我们在今天进行深思和鉴戒。(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当代生活建设。儒家经典文本中的生存聪明可以疏解当代人的生命困惑,儒家经典文本中的信仰理论是可以帮助当代人建构人生信仰的理性航标,儒家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可以帮助当代人重塑经验理性的熟悉之维。(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语文能力提高。听、读、说、写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是:课堂内外具有互补性,应课内精讲,课外拓展;文本内容具有选择性,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态度具有科学性,应理智求真,持之以恒;鉴戒经验具有开放性,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同时,在这一部分里,结合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式”熟读吟咏背诵,“激疑式”愤悱启发诱导,“对话式”师生文本互动,“体验式”整体阅读鉴赏,“论语式”格言警句集锦和“艺友式”合作活动学习。总之,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仍有其价值,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必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敏锐而清醒地熟悉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并潜心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能撷取到儒家经典文本中的精华,达到【关键词】:儒家经典文本语文教学古为今用实践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0一、儒家经典文本的内涵及儒家经典文本教育10-13(一)儒家经典文本的内涵10-111、对“经典”的基本熟悉102、成为“经典文本”所必须|英语教学论文|的条件10-113、儒家经典文本的内容构成11(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1-131、漫长的古代: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建制化11-122、近代以来:传统教育的解体与裂变123、世纪交替:“读经”运动的兴起及论争12-13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现实意义13-21(一)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14-171、重行践履、中庸贵和的哲学观14-15(1)重人生——儒家经典文本的生命哲学14(2)重践履——儒家经典文本的实践哲学14-15(3)重和谐——儒家经典文本的社会哲学152、文以载道、尽善尽美的文艺观15-16(1)文以载道:强烈的道德性格和现实主义精神15(2)尽善尽美:讲求中和之美的文学艺术的标尺15-16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观16-17(1)儒家的德行优先,是人本教育的本质特点16(2)儒家的礼乐陶冶,是素质教育的传统资源16-17(3)儒家的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17(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当代生活建设17-191、疏解生命困惑的生存聪明17-182、建构人生信仰的理性航标18-193、重塑格物致知的熟悉之维19(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与语文能力提高19-2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9-20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0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20-21三、儒家经典文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及方法21-35(一)儒家经典文本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21-231、课堂内外具有互补性:课内精讲,课外拓展21-222、文本内容具有选择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2-233、学习态度具有科学性:理智求真,持之以恒234、鉴戒经验具有开放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23(二)儒家经典文本教育的实践方法23-351、“传统式”熟读吟咏背诵24-25(1)初读——不求甚解24(2)熟读——庖丁解牛24(3)吟咏——感悟内化24(4)背诵——回忆再现24-252、“激疑式”愤悱启发诱导25-27(1)设置情境,创造激疑条件25-26(2)发现问题,激起求知26(3)启发诱导,探索解疑方法26-273、“对话式”师生文本互动27-29(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动的聪明27(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同等的聪明27-28(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的聪明28(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灵活的聪明28(5)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自由的聪明28-294、“体验式”整体阅读鉴赏29-30(1)体验过程之趣29(2)体验语言之美29(3)体验情感之真29-30(4)体验道德之善305、“论语式”格言警句集锦30-32(1)博览广记,在阅读中积累31(2)整理构建,在巩固中积累31(3)体味运用,在创造中积累31-326、“艺友式”合作活动学习32-35(1)明确任务,发布信息32(2)浏览信息,结成艺友32-33(3)加工信息,共享信息33-35注释35-37参考文献37-39致谢39-4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