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浅谈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及教育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28 点赞:13452 浏览:50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作初步的成因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即时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可见,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成为中小学的重要工作来落实,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是空白,尤其是贫困的民族地区。
以笔者所在学校——一所少数民族独立初中为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再加上生活条件、复杂环境等原因,很多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如何针对民族地区的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一、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学习底子薄,认知能力差,再加上初中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加大,很多学生恐惧考试,对学习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于厌学逃课。焦虑心理又会导致学生自卑胆怯、孤独苦闷、不堪挫折、自卑自虐、引发交往障碍。当极度焦虑时,还会产生心跳加快、直觉异常、肚痛失眠等身体状况。由于少数民族于汉族学生存在文化信仰、风俗习惯等差异,易导致关系敏感,使一些学生产生过敏倾向、敌对情绪与暴力倾向。这类学生人际敏感,经常攻击他人,打架逃学,说谎盗窃,甚至暴力抢劫等,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品行障碍;又因习俗经济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不强,易于辍学;还有些贫困学生因担心失学,所以存在忧虑恐怖倾向和强迫症。

二、影响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与民族心理的影响

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地处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大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2%。人口结构的复杂导致了社会环境的复杂。学校位于集市附近,学生便于与社会青年频繁接触往来,易于出入台球室等场所,导致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又因少数民族注重经商诵经,又有早婚早嫁的习俗,所以学生容易辍学去经商或诵经或准备婚嫁。这种潜在的民族心理大大削弱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另外,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还存在敌对情绪,学生之间易于拉帮结派,造成人际敏感,出现暴力事件。

2、经济状况与家庭环境的影响

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当地百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很多家庭刚解决温饱。因此,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中途辍学回家务农或打工的现象仍不乏其例。这种因贫困带来的失学恐怖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疾患。再加上“重男轻女”现象的存在,很多女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女生总是处于害怕失学的恐惧焦虑之中,学习时显得忧虑重重,注意力涣散。另外,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容易忽视无知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与智力开发的严重失衡。再加上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外出打工,留守少年与单亲学生的心理疾患更为明显。

3、学校的影响

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校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还未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考试成绩、升学档次仍是衡量学生优异与否的唯一标准,以“成绩轮英雄”的单一评价机制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全。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易导致学生心理上的疲劳,情绪焦虑不安。而与此同时,一些教师用警告、讽刺、揭短、遗弃等手段来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科学耐心的管理指导。这种教育方法的失误,更加加重了学生失误心理障碍。另外,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

4、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导致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学生心理较为敏感脆弱、自闭压抑、冲动极端。再加上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变化的冲击会使得心理变化也错综复杂;产生自尊与自卑、独立与无奈、交往与封闭等种种矛盾。另外,由于处于青春萌动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期间会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如疏导不当或受到伤害,极易造成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能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地区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立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其有效运转,就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首先,国家教育部应正式出台有关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同时,组织专家编写师资培训教材与适合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与科普读物。其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培训上岗制度,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再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

2、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

第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会在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第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咨询和团体咨询。第三,要开展全体教师心理培训,尤其是班主任培训,强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第

四、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通过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开展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推进民族教育,建设和谐班级

加强民族教育,消除民族心理隔阂,促使各民族学生间的和谐相处,友好往来。通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助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广泛交流,结交朋友,逐步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心,提高学生人际交际能力,共建和谐班级,有效克服紧张敏感、自卑孤单、敌意恐惧的不良心理倾向。

5、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使每个家庭和谐稳定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促进每个家庭和谐稳定,减少单亲与留守少年数量,这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举措。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