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5981 浏览:185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是这一时期的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认为主要做法有“设置情境 激发学习情感”、“探究体验 指导主动学习”、“经典导读 培养人文情怀”三种。这样,语文才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精神载体,二成为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语文 人文 情境 体验 经典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是这一时期的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从学生发展的毕生看,毫无疑问,学校是实施人性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语文课堂上,以语言材料为载体,对学生的教育除了知识层面的学习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从中实现自我体悟与心灵净化,从而实现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人性精神的人。因此,语文课堂的教育应该的对“人”的教育和人性的教育。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有三种: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习的情感,有效的训练感觉,培养直觉,发展创新,达到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如教读《赤壁赋》时,笔者先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体会作者积极入仕,抱负远大,但却人生失意,在激烈竞争中屡遭贬谪,又因“乌台诗案”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后谪居黄州,倍感苦闷,但对生活却从未失去信心,常借游赏山水之机,力求排遣郁闷心情。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在文中主客的对答中,表现了作者对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忧乐甚至生死,已然置之于身外,回到大自然去寻得精神上的超脱。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面对困境时学会苏轼旷达的处世态度。

二、探究体验,指导主动学习

探究体验教学就是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创造出一种进行探究的情景和途径,通过营造和构建出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心理情景,以学生的自我主动探究学习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参与、自我体验的课堂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有序、实践和开放的学习体系。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探索,最后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伴随有学生因探究而产生的某种情感体验。探究的内容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探究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体验,受到了美好情感和人性教育的熏陶。
如教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时,笔者提出托尔斯泰墓外表是极其朴素的,但作者却说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那么,“美”到底体现在何处?作者说它“最美”的原因何在?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基本理解托尔斯泰墓“美”的体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坟墓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朴素美;二是墓中人的人格美精神美。至于说托托尔斯泰人格美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学生说不上来,这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作者的作家生平思想,真正走进称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认识和理解托尔斯泰淡泊名利,鄙夷虚荣的博大胸襟和追求道德、自我修养的高尚道德。学生这时才能真正理解托尔斯泰的人格美。

三、经典导读,培养人文情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红楼梦》、《聊斋志异》等都渗透出一股人文精神的气息。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人文教育的认识有一种误解,以为人文教育仅仅是人文学科的教育,甚至有人认为人文教育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其实,这些认识都窄化了人文教育的内容。我们必须在人文教育的实践中扩大教育的视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内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此,语文课中开设必要的经典导读课程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著作,汲取经典著作的思想养分,享受经典文化带来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如《子路冉有公西华待坐》中学生从中领悟孔子和乐天下,温雅仁厚,平等人文思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于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为了实现崇高理想,不惜抛却安乐,甘愿吃苦,体现出以下苍生为念的爱民人文思想;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他要“先尽孝而后尽忠“的一片赤诚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语文教育应该返璞归真,回到人本身上来。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所谓的精神载体,应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在语文课堂中体现人文教育要坚持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文学载体中人文思想的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省修武县职业教育中心)
编辑/张俊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