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健全挖掘教材资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5608 浏览:151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传统教育也有一个很明确的主导思想,认为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去“修身齐家”“存心养性”,进行道德建树、完善人格,是教育最主要的问题。从中国传统起蒙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内容分析,说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在品德人格、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施以影响,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
关键词:审美情趣;创造;培养;陶冶
为弘扬语文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既是直接的,又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典型性作品,题材、风格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其中,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有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和科技读物,这为语文教学赋予了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文优势,教材中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品格较高,有传统文化的积淀,不少课文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如,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金陵驿》等诗文,使学生理解了文天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凛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闪现出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更激发了一代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深深感染着学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人格,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垂范,深化了民族的思想精华。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道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舍生取义”。陈毅《梅岭三章》中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舍生取义”的最高境界。孟子的《公孙丑上》中有关“浩然正气”,使人荡气回肠,之后再领略“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须“直养”的哲理,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品德积累的道理。新课标的性质功能,体现在以育人为大目标,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能否正常发挥。一个学富五车的人,没有高尚的人品,根本谈不上为祖国作贡献。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由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决定的,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学生领略课文中描写祖国山川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河流、北国风光、南国风情之余,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的过程中进行的,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进而激励自己人格的完善。
教师在课本以外,还要学会收集归纳文品同质的佳作,在与课文的比较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把健康人格的培养融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之中,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并使之能够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而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颜家沟57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