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不足设计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2908 浏览:1483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教学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努力从不同的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问题设计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素质。
当前我国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问程式化,缺乏感染力;提问直白化,缺乏交流性;提问指令化,缺乏亲和力;提问模糊化,缺乏专业性;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设计的重点在于主问题

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
主问题有几个较为鲜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的特点:1.精炼的概括性。主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而成的,是可以带动整体性阅读的问题。2.可探究性。主问题不是用简单的“是否”来回答,它需要学生思考,具有可探究性。3.内在的逻辑性。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教师精心构思和合理安排的。一节课中几个主问题的出现,符合文章本身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具有内在的逻辑性。
研究设计主问题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减少无效提问,减少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肢解课文的弊端,有着“一问抵多问的”的教学效果。二是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三是要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主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何设计主问题?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1.以标题为切入点。许多课文标题存在丰富的信息,可以以此设计主问题。如《雨巷》,标题中“雨巷”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通过哪些意象来组合成意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雨巷”这个意境?这样的设计比从介绍作家作品导入,再逐句分析要有整体性,条理性,学生更感兴趣。2.从关键词句切入。如《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于上青天”是比喻“蜀道之难”的意思。诗歌从哪些方面描写蜀道险峻难行、蜀道环境可畏以及蜀地社会险象?通过展现蜀道的“难”,作者想要表现什么?从“难”这一关键词入手,提出了能统摄全篇的主问题。3.从中心事件入手。如《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二、问题设计要形成问题流

有资料显示,80%的语文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但大多数课堂中的提问是随机的,问题和问题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这些简单的问题组合,称之为问题群。问题之间一旦有了难度,梯度和相应的密度,被赋予了整体意义,并伴随交流过程的始终,随之就形成了“问题流”。问题的设计要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流,而不是随意的提问。
如《荷塘月色》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流:1.文章每一处的景物描写,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阅读这些描写语句,你能体会到作者在每一个地点上的情绪吗?2.文章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3.你认为作者面对哪些景物时的兴致较高,哪些较低?按照作者显示出来的愉悦程度,画出作者情绪变化的曲线。4.将作者夜游荷塘的活动轨迹与其情绪变化曲线轨迹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5.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思考景物描写与情绪表达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五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由浅入深,形成了一个问题流。
多种类型、不同层次问题的交织,使问答者之间产生了信息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问题流”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热情的投入,有利于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推进和效率的提高。

三、问题设计的思维焦点是文本语言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问题设计的思维焦点源于文本语言。文本语言刺激问题的提出。语文教师不能脱离语言讲语文,一定要从文本入手。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字、词、段,在这些地方设置问题对于文章主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帮助。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段关于郑伯语言的描写“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郑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伯话语中含有威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这句话对于分析郑伯这个人物形象至关重要。《琵琶行》中女主人公是“被压迫、被侮辱、被抛弃”的妇女形象吗?从文本语言“妆成每被秋娘妒……一曲红绡不知数”入手,可以看出琵琶女是自愿步入红尘的,谈不上压迫,琵琶女出入青楼是受当时时尚理念影响。所以说琵琶女是一个向往荣华富贵,追求享乐,具有强烈虚荣心的乐妓形象。

四、问题讨论不能只注重形式,不能脱离语文

一些语文教师一味强调气氛活泼,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看似非常热闹。事实上,学生的讨论很糟糕。学生挤一起胡扯,或者只是一个人说,根本没有交流。这样的问题讨论是非常低效的。问题讨论需要恰当的方法。
也有一些语文课堂过分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耗费了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大谈人文内涵。语文阅读中的问题设计不能脱离文本。学生要直面文本,研读文本,从文本出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从文本出发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不要忽略了语文的本质,它是通过语言对人进行唤醒、陶冶、建构和完善的学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