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谈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6800 浏览:226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的评价机制,三位一体,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策略,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新的教学策略指导下重构教学模式,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历史教师要正确领会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教学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从教学目标看,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观。从教学目的看,教师必须转变一味教授学生解答问题,掌握结论的观念,树立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问题的观念。从评价标准看,教师必须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从教育对象来看,教师必须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从教育手段来看,教师必须转变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育观。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参与者,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管理者、选择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提出疑问,发表主见,探究问题。然而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让教与学有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来完成,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那么“教书匠”已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下,不仅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应该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在课堂上“你讲我听”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让学生自学解决;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尽量让其通过自学解决。
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等方面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自学上成功的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表扬,以使学生确立起自学的信心,让学生把成功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我们不断发掘教学中人性的成分,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分,使学生从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所谓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作为教师,我们要着重寻找、挖掘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学生,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中,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三、转变教学的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全面、多元、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新课程实施中,各学校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学生评价方案。历史学科的评价可以从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多样化,过程的发展性等角度,全面考察学生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对历史教师的评价要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要将教师教学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统一起来,可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教师可以在某些知识领域存在不足,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从而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与“依赖性”。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而是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三是他评者必须转变观念、摆正心态。以往的课堂评价都以他评为主,而不关注教师对外在的评价的许多期待,造成评课者同教师之间在改进课堂教学方面认识上缺少共识,心理上无法沟通。须知这种“他评”固然有其作用,但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代替教师去教,也不能代替学生去学。在教育价值的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的今天,他评者需要重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才可能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否则,老以“正统”、“权威”自居,不去顺应当今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仅不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促进者,反而会成为改革的阻力或绊脚石。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