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职强化运用能力培养高职数学课程教学革新探索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33045 浏览:1484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介绍了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中,为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授课内容、时间和授课方式进行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应用能力培养
1672-5727(2013)09-0034-0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职院校普遍进行了各专业课程和各种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也不乏在基础课程数学教学改革方面做得较好的院校,如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根据后续专业课程的具体需求,本着“必需、够用”的指导原则开设数学课程内容,并根据各自院校的具体条件采用诸如“多媒体课件授课、数学建模培训、理论传授结合实验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而且,按照“基础数学”、“工程数学”、“数学拓展”、“应用实践”的顺序设置教学模块,其模块层可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限修和任选的数学课程。上述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尽管在数学教学改革方面有上述先行院校的榜样示范,但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却由于种种原因,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在教学方面仍然沿用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群学生”的授课方式教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也没有安排数学实验和数学实践应用的内容(况且由于目前高职生的来源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这种方式的教学常常使一些学生“所学不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知为何所用”,实际上这也就是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普遍较弱的根源之一。这种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掌握不好本该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
部分高职院校在数学课程的开设方面也普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盲目性、偏差性和陈旧性”,各专业在数学基础课课时的分配方面也存在“厚薄不均”现象。如部分高职院校某些专业数学基础课的开设,本该重点开设“线性代数”,却重点开设了“一元微积分”,而有些专业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本该开设“多元微积分”,却在学完“一元微积分”后就终止了数学课程的学习。另外,数学课程依照现行教材授课时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数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离实际越来越远,学过的内容用不上,需要的又没有学,使学生甚至部分专业课教师也感到高等数学用处不大。
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示范院校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上述问题。为此,我校在高职高专的层次上,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二级学院中,对传统数学课教学方式、数学课授课内容和数学课时的设置以及对学生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课题初期,我校综合分析了各种信息资料,并参照省内外高职高专层次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对各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和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构思本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立足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需具备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对部分学院部分专业的原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和实践,着重探索高职生高等数学课程在强化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新思路和实施办法。我校先将初期研制的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方案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中试运行,收集反馈信息,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然后得出满足专业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符合现阶段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相对成熟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应的研究报告。由于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高职数学课程的开设则要求其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支撑作用。因此,高职数学课程的开设在内容、时间和讲授方法上就有着很强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要求。为此,我校对开设数学课程的各二级学院各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需要和强化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出发,并借鉴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在数学课程的内容、时间及讲授方法方面的合理安排,分别确定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各二级学院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包括授课内容、时间和授课方式。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见表1),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见表2)。
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上述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完全符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校情。在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授课时,我校进行了教学思想的革新,淡化了繁琐的理论推导,突出了数学应用,开设了数学实验课,并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而在数学理论授课方面,为保证学生能扎实掌握应具备的数学知识,我校还对相同层次的课程实行统考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和集体阅卷,严把考试质量关。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除自编出版了具有高职特点且质量较高的教材外,还编写了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和数学实验指导书,并且与时俱进地做到教材平均3年更新一次。另外,我校还集中力量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课件,根据这些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强化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开设实验课
作为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我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资源,利用计算机学院数学教研室现有的60多台电脑,创建了应用数学实验室,首先在计算机各专业开设了数学实验课和数学建模课,将相当一部分数学课程移到数学实验室讲授,实现了数学与计算机的有效结合,此举在授课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做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校除了在数学课程中开设实验课外,还在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中布置小型数学建模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面对高职数学课时少,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在数学建模课中采取了项目式教学,根据实际问题所需,将数学知识的讲解融入其中。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已成为一项深受师生欢迎的课外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授课教师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总结出了许多效果非常好的教学经验。 数学建模课程的设置是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为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数学建模课程能够起到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亲身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而且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巧。所以,我校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下,率先在该院正式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该课程的目标定位是:学习建模的常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研究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手段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数学建模课程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同时也是数学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我校重点围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惯性意识和掌握数学建模常用方法和技巧”的培养目标,设置了“数学建模”课程纲要(见表3)。
通过近几年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我校积累了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多媒体电子教案、数学建模系列课程训练题库、数学软件使用指导、优秀学生实践论文汇编、学生获奖论文集、最新建模参考文献集、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汇编等,并逐步锻炼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在这些优势教学资源的扶衬支撑下,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较往届生都有了较大的升华,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连续数年间,学院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参赛队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电信工程学院11304班学生李永乐认为通过数模课程学习,使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对数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学建模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也使自己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数学只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方法,它将现实问题简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解,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的运用和发展,数学建模已成为一种高科技“数学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们的洞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除了强调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在获得良好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具备职业社会中各种核心技能。如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技术和信息的能力,人员组织的能力等。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当今中国,早已深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知识迅速膨胀和迅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各学科领域相互交融,传统的知识传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授模式和途径也在不断翻新和变化。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在应用中创新,就应是当代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包括数学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对传统数学课教学方式、内容和课时设置以及对学生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3).
[3]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2007-12-10.
[4]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6]魏文芳.项目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任务[J].湖北教育,2007(11).
[7]张文颖,于涛.大学生数学成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7).
[8]管绍贤.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读与写,2008(1).
[9]刘春燕.兴趣与课堂教学关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
[10]陈静安,方钢,刘云.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高等数学研究,2009,12(5).
[11]杜玉平.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7).
作者简介:
李颖颖(1955—),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