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4127 浏览:1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分析研究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形式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不同于艺术鉴赏,而是依据教材寓教于乐的知、情、意、行的统

一、是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的一种美的渗透与影响。

一、从语文教学内容看

语文教学要对各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和鉴赏,教材中那些由编者精心编选的文章往往都有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这为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美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其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教材中精选的文学作品无一不表现着丰富、深厚、高尚的情感,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净化,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学生可以理解朱自清那淡淡的喜悦和隐隐的哀愁,可以理解苏东坡的豪情和壮志,可以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可以感受廉颇的豪爽……从中学生明确了什么是美的情感、真的信仰和善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熏陶,高尚的情感一定能在学生的心中潜滋暗长。
2.美的形式。教材中所选的古今中外优秀篇章不仅有美的内容,还有美的形式。语文教学的过程除体会各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内容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比如文章的思想内涵、作者的艺术匠心和美学趣味。

二、从语文教学形式看

作者写文章,心中必定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图景,作品写出来肯定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运用各种方式把学生引入到作品所营造的特定环境中,使学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价值,产生感情共鸣,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导语设置。富有艺术性的导语能够轻松而富有启发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朝着敞开的知识大门迈进,铺垫好进入作品情境的路。
2.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深刻全面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和写作背景,是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内在情感的先决条件。比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学生了解一个梁山好汉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从中体会到林冲的愤怒,从而彻底走上了反抗道路。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既有助于学生领会作品情感,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联想。为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作品内容进行适当的联想。比如,在讲苏轼《赤壁怀古》中“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从字面看,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在讲解时引用别的怀古诗让学生和这首诗一起体会,让学生感受在诗人面前古代留下的景物还在,可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已经看不到了,从而感到非常遗憾,教师的这种教学联想既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又是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教学生理解,这是一种结合着想象和情感的理解,从中学生感受到了美,文中形象所暗含的各种情感、意味就会在美的感受中被领悟和发现。
一些文学作品单凭字面表达的意义难以展现完整的形象,必须借助想象对形象进行必要的补充,才能充分领略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传神之笔,字面上颇为费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菊花的颜色和形态,恰如人憔悴的神态,而菊花正是作者精神的写照。明确了这些,学生就容易从中体会诗的含蓄美了。以上联想和想象除使学生体会美、增强审美能力外,教师还应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的教学联想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之情,进而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学生知识面窄,情感不丰富,联想的翅膀不丰满,只有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为联想和想象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不失时机地加强引导,能使学生由被动读到主动读,由不爱读到喜欢读,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内容,体会美的形式,欣赏能力也会渐渐增强。
4.其他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着重培养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去建构形象和开展思维的能力。但由于时代等的距离,或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在阅读中想象出现困难是常有的事。为增强学生对作品形象和内容的理解,适当地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如图片、电视、电影等。借助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感染力,填补完善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美的视觉的同时,更深地领悟文章的内容。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处处渗透着情感教育,这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得天独厚的条件。明确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责任编辑 冯 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