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刍议刍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几点不足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22019 浏览:96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改变了课堂上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别有一番韵味。可是,当我们沉浸在所谓的“合作学习”的喧闹情景中,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学存在着几多不足呢?
关键词 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一、“自主探究”有“无主自流”之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和个体差异,一味地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学习伙伴,再加上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那么,“自主探究”自然也就成了“无主自流”。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应,小组合作缺乏一种实质性的合作,仅仅是一种形式,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合作的意义,对这样的合作仅仅是抱着一种好奇、玩乐的心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走进“合作学习就是讨论”、“合作学习只是个别人的演讲”、“小组合作就是自由玩耍”的误区。

二、“合作学习”表现为“不合作”

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是要建立在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小组分工明确、学习互助的基础之上,这才是合作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或团队各个组员之间的沟通、尊重等。但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往往出现分工不明确,优秀生包办、学困生跟着看或听的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除了要关注小组长培养和小组学习技巧以外,还要多关注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提出课堂所学问题之后,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教师只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尊重对方,也能让学生真正地适应小组合作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铺上奠基石。

三、学习方式的选择盲目随意

有些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好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实际上,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是有所侧重的。
比如,探究学习方式在科学课、数学课中运用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在有些学科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合作学习开展得比较顺畅,而在低年级开展合作学习则比较困难。所以,好的学习方式必须融入恰当的教学环境之中,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而不应该不顾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水平,或为追求某种教学形式而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等。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精华,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学大师。我们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始终关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追求。

四、对教材解读不准

(1)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文章教文章,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部分教师不能灵活的处理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对长文章往往面面俱到,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对于短文章则流于浮浅,挖掘不出短文章中蕴涵的语言因素,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的手头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缺少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揣摩。许多教师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少,默读的机会更少,有时还常常被教师打断,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不能深入把握教材,更不能很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对教材的解读随意性大,甚至出现对课文解读的零乱化的倾向。例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同学听,这时,有很多学生会随意找出一段文章朗读,之后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教师对此却漠然置之,既不给学生相应的引导,也缺少总结、深化和升华,学生牵着老师走,使得对语言的品味没有了主题。解读文本时粗枝大叶,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文章内容的随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乃至主题班会课。
(4)过分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该教的基础知识不提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部分比大纲说得更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最明显的争论一种是工具性,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第二种是人文性,不承认语文的工具性,只强调人文性。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讨论是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