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五种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对策一些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19692 浏览:849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还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组织教材,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比如,当讲述商品成本、销售与利润这类型的题目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个小商店,然后由学生扮演的顾客购物,在学生购物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商品成本、售价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商店的利润从哪里来等问题. 通过这种情境,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商品、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明白三者的 计算法则,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比如当商品促销的时候商店的利润会如何受到折扣的影响?这些问题又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彻底掌握知识.
创造情境首先必须根据教材的知识点,然后在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空间. 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够主动参与到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促进学习的主动性的提高.

二、初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根据现代教学的目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教育更加重要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有创建引导学生发现定理、概念、方法等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形成理论,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比如教师讲授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1. 两个有相同面积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一定全等么?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简单的,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答案. 而且学生也举出了各种反例.
2. 如果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并且面积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么?由于增加的问题有难度,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问题存在了争议,但是却引起了学生探索的. 那么再增加些难度.
3. 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同时还周长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么?显然这个问题又增加了难度. 学生依靠直觉,会认为这两个三角形必定是全等的. 但是怎么证明呢?学生会想出各种办法,在这个提问活动中,学生探索的提升了.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
假设Rt△ABC和Rt△DEF,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c,d,e,f,其中斜边长为c,f. 那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
a + b + c = d + e + f,ab = de,a2 + b2 = c2,d2 + e2 = f 2,
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边长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验证了我们的结论.
4. 两个具有相同的周长和面积的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两个等腰三角形是全等的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可以参照解决问题3的方法,列出方程组,之后解这个方程,但是通过解方程我们得知,这个方程存在非唯一解,这也就得出了结论,这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的,同时我们也就解决了问题2的疑问.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

未来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将成为新的文盲. 所以,初中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讲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找疑点,交给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新旧知识过渡的地方、重点难点的地方,学习容易出现错误混淆的地方等提出自己的疑问. 学生要能够在教授概念推演、推导原理、分析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出质疑. 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得要领、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提问略显幼稚的情况下提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使得学生可以提高提问能力,提出的问题巧妙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思路清晰并且具有价值.

四、评价和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具有发现学生学习的优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等级的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并通过语言、肢体语言、赞许的眼神或者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学生.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口头表扬或者颁给目标进步奖等. 或者在课堂提问等环节,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回答问题的同学,对那些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口头的赞许.

五、选择与开放,保证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能力是高低不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大相径庭,所以为了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培养学生的特长与个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难度适中,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适合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区别对待. 还可以采取开放教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个别指导以及课外辅导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孙富强. 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黄丽奖.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李德权. 初中数学学习指导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