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涉外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21444 浏览:957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向老龄社会迈进,需要大量护理人员,但目前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更是严重短缺。为满足国内外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求,各培训机构及高等院校加大了对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缓解了涉外护理人员需求紧张的压力,但目前对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仍存在问题。本文就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提高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涉外护理人才 常见培养模式 存在问题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已向老龄社会迈进,特别是西方国家老龄化进程特别快,老年人越来越多,急需大量的护理人员。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与人才跨国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和工作,国内急需懂英语、了解外国生活习俗的护理人员。各高校和培训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机构充分认识到英语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广阔就业市场和前景,正积极探索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涉外护理人才。

1.常见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1.1在职教育模式。

在职教育模式是指对外交流较多的医院,为提升服务水平,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涉外护理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经过短暂的日常英语知识和护理词汇的学习培训,使护理人员初步掌握简单的英语会话,和国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技能和一定的英语功底,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缺点是未经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和相关培训,在工作上容易产生矛盾或不协调。

1.2培训机构培训模式。

培训机构培训模式是指具有涉外资质,有从事涉外人力资源交流能力的培训机构,根据国外的需求,对刚毕业的护理学生或在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后,输送到相关国家从事护理工作的一种教育模式。培训机构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可以快速帮助学员了解国外生活习惯,较快地适应工作。

1.3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订单式的培养是根据国内外用人单位的需要,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根据协议订单培养护理人才。本模式以用户需求为目标,根据工作地风俗习惯及民族特点有针对地、系统地培养涉外护理人才,确保培养质量。

1.4双专业、双学位教育模式。

对于已设立英语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学生修读本科英语专业或护理学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科英语和护理学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英语水平高、护理技能强的高级涉外护理人才。

2.涉外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招生制度制约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现行的招生制度,制约着涉外护理人才的生源,目前招生模式下学校无法选择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导致培养的学生虽然护理技能强,但英语能力差,无法适用涉外护理活动。要提升涉外护理人才质量,入口关很重要,可以通过提高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报考,或进校后选拔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组成涉外护理班。

2.2英语环境不利于学生学习。

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英语环境没有师范院校好,缺乏和国外人员交流的机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制约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要活跃英语学习氛围,可以成立英语学联社,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和师范院校学生联谊,形成英语学习互助小组,与外国留学生交流沟通,锻炼学生口语,了解国外人的生活习惯。其二,聘请外籍教师,加强学生口语和语感训练。其

三、提供学生护理外国人员的实践机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3双语师资严重不足。

英语水平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要求中非常重要,要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人才,必须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医学词汇,另一方面使学生增强语感,掌握常用的工作用语。目前我国从事护理教育的主要师资是医院的护士,存在学历偏低、英语水平较低等现实因素,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双语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校要加强师资培养,选拔一批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到国外学习,学习国外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双语教学能力。其次鼓励和奖励教师自主提高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教师,除正常津贴外,给予特殊补助,并享有优先到国外学习培训的资格。

2.4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许多学校培养涉外护理人才,只是在原有护理专业培养的基础上简单增加些英语课程,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涉外护理的课程设置缺乏护理内涵,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缺少有关涉外法律法规、风俗的课程。其次,实践课比重小,且多在实验室开展,现场实践机会较少,涉外环境下锻炼的机会就更少。再次,人文课程较少,只开设了少量的护理美学、礼仪、文化护理等课程。

3.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面向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国内涉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层次较高的普通医院,为医疗卫生第一线提供服务的国际化、实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3]。通过涉外护理的学习应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急危重病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和国际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方面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外语(英语)能力和计算机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既熟悉本国文化,又了解国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沟通及创新能力。

3.2构建合适的知识体系模块。

3.

2.1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类课程模块

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护理职业道德的培养,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国际法规、护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六门课程。
3.

2.2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运用外文阅读护理专业资料、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开设大学英语、语文应用基础、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家概况五门课程。
3.

2.3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

以满足护理专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医学基础课程,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护理学基础、护理药理学、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总论、病原学、临床营养学十四门课程。
3.

2.4专业类课程模块

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专业护理学知识和技能,正确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为社区、家庭、个体健康提供保健服务,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教育、管理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设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理学、护理管理学、传染病护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急救护理技术十一门课程。
3.

2.5英语强化模块

加强学生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开设英语语音、护理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精读、雅思强化七门课程。

3.3加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1)积极主张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较多时间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主要起指导和辅导作用。(2)强化实际技能训练,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利用休息时间开放训练室,让学生反复操作训练。(3)早期接触临床,学生利用周末在医院进行观摩,体验护理工作。(4)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5)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进行床边教学,在“观摩、见习、实习”实践中学习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习效果[4]。

3.4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师资的水平,充分体现在学生质量上,只有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5]。为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内外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
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是护理教育的新课题,要重视内涵建设,优化培养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竞争力,大力培养能够立足国际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甄小鹃,徐淑秀,谢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7-9.
韩华丽.医学院校护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67-68.
[3]温茂兴.涉外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69-71.
[4]陈文松,章向红,余薇.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2007,22(10):870-872.
[5]小飞,尹红.从护士角色的发展看建立新型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J].华西医学,2010,25(1):235-23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