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散文高中散文教学例谈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3131 浏览:106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备受高考语文命题者青睐。在高考语文命题中,涉及散文文体的不泛其例,散文似乎成了高考的必考题型。笔者现结合自己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谈谈散文教学。

一、发现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构成特点常常是触景生情、触物生情、有感而发,带有作者随性而发的文体性格。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美感”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发现和品味散文的动情点,品悟散文的情感,可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美。
大凡优秀的散文家,一花一草,一尘一叶既能铺张情感,形成脍炙人口的美文。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课第二单元的几篇散文皆是如此:荷塘、地坛、小屋……都成为引发作者情感的诱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文章中的景、物与事,从而捕捉到作者涌动的情感。
《荷塘月色》反映的是作者内心苦闷和矛盾的情绪。作者朱自清在黑暗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超脱而终究不能超脱的情感寄托在一片片宁静而美丽的荷花、荷叶上,融合在浮起着薄薄青雾的荷塘里。我们可以透过月夜荷塘上幽静、安恬的梦幻般景色,去捕捉到作者隐含其中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受到文章的奇妙之处,领悟到文章的深邃之意。
《我的空中楼阁》全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文笔调清新俊逸,是一篇托物寄情的抒情佳作。作者李乐薇在文中刻意设计的小屋,表面上煞有其形,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留存于世,而只是作者一种情感的抒发与理想的寄寓,即返归到宁静的自然,结庐于山野,避开尘世喧嚣,远离尔虞我诈,期待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自然生活。传达了作者对唯美的期盼。
《我与地坛》(节选)是作者史铁生用十五年时间感悟生命的结晶。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抒写人生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痛苦、复杂深沉的情感。教读本文,首先应引导体感知,概括前后两部分的要点,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另外应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深刻体会作者瘫痪后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真切情感,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理解母亲,感受母爱,鼓励学生把发自内心的最真最美的赞语献给母亲,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二、品味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即美文。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意境。境由情生,情浓境幽。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在那血雨腥风的黑暗社会中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感受。“薄薄的青雾”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给人丰富的意境美, 蕴藏着丰厚的人生内涵。作者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人一事,乃至一点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澜,皆可随意撷取,点化成文。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着无穷的情韵。作者是善于从一个新颖的表现角度,用别具风彩的语言将其表达的。通过讲授这篇散文,着重要鼓励学生体味作者营造的意境,告诉学生勤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也会笔下生花,写出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的散文来。
散文教学,教师如同导游,带领着学生一同畅游。在赏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学生,学生领悟了作品,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散文教学就是再现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从这一意义上讲,散文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三、把握散文的行文脉搏

文眼,即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的艺术构思的焦点。行文脉络,是一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和筋骨,在全文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任何一部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散文,都是作家围绕一定的主观意图和审美理想出发,将分散的材料铸成一个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而且这个艺术整体充溢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特性——“形散而神聚”。
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就要找到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情感线索来分析作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作品内容本身所蕴涵的艺术美感教育。紧扣文眼,其实就是紧扣文章的重点,目的是以点带面。要抓住文眼,需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放到“情动而辞发”的“重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文意思索。当然,仅仅紧扣住“文眼”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理清行文的脉络。我们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思时,还要指点学生明了每一篇散文精巧的艺术构思。比如,在讲授《我与地坛》一文时,我们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两条线索,即以“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为明线,以“自己求生的希望和决心”为暗线。明线暗线互为映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抓住了这两条线索,便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惆怅。
由此可见,教师要讲好散文,必须紧扣文眼,理清行文脉络,从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笼统评论,空洞分析。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