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与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35869 浏览:160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浪漫主义最初的几十年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期,这个时期的第一代作曲家还存有古典主义理念,作曲家试图将古典形式与浪漫情感相协调,他们吸收应用了古典时期的很多因素,延续了前人的创作手法。尤其在门德尔松于1829年指挥演出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浪漫主义的作曲家纷纷效仿前人创作了清唱剧、赋格作品等,在形式上出现了大量复古的创作。门德尔松的赋格曲是浪漫时期音乐转型过程中的产物,是作曲家在古典形式下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就门德尔松的《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这套作品有一个较全面和客观的熟悉。论文的第一章先容门德尔松的音乐生平及艺术观形成的环境因素,对门德尔松本人的音乐长大道路和音乐创作的背景环境有一个较全面的熟悉。第二章阐述了前奏曲与赋格的源流,从“前奏曲”、“赋格”和组合成套的“前奏曲与赋格”两部分分别概述起源与发展;再谈门德尔松的“前奏曲与赋格”,概括他创作这种体裁的美学价值及结构特征。第三章从古典特征和浪漫风格两方面对门德尔松的《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进行分析和研究,论证了这套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具有古典与浪漫风格的二重性。最后一章笔者具体地分析了门德尔松《前奏曲与赋格》OP.35中的第一首,从这首作品的曲式、演奏等方面给予教学提示。【关键词】:门德尔松前奏曲与赋格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8引言8-9第一章门德尔松的音乐长大与环境影响9-12一.门德尔松的音乐生平9-10二.影响门德尔松艺术观形成的环境因素10-121.社会因素102.音乐环境103.老师的影响10-12第二章前奏曲与赋格的源流和发展12-18一.前奏曲、赋格的起源与流变12-13二.“前奏曲与赋格”套曲的形成与发展13-15三.门德尔松的“前奏曲与赋格”15-181.音乐美学风格15-162.音乐结构特征16-18第三章《六首钢琴前奏曲与赋格》OP.35音乐风格探析18-30一.创作背景18-19二.音乐风格特征——古典与浪漫风格的二重性19-301.体现古典特征的音乐性格19-26(1)巴洛克时期的风格特征19-20(2)巴赫对门德尔松的影响20-24(3)贝多芬对门德尔松的影响24-25(4)克莱门第对门德尔松的影响25-262.体现浪漫风格的音乐特点26-30(1)“无词歌”风格的流露26(2)浪漫时期的创作特征26-28(3)丰富的力度变化28-29(4)多样的速度变化29-30第四章教学分析—《前奏曲与赋格》OP.35-130-37一.曲式结构分析及图示30-31二.作品分析与教学提示31-371.作品分析31-342.教学提示34-37结语37-38参考文献38-41致谢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