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工程技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创新方式如何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3989 浏览:1499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没有或无法经历完整的建筑施工过程,不能对建筑施工建立完整、充分的认识,不能系统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众多的建筑施工项目为支撑。只有在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上都精心地开展合作人才培养,才称得上建设好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筑施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应发挥应有的主动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项目 主动控制 主动性
[作者简介]张若美(1965- ),男,湖北松滋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四川 德阳 618000)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62-03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体现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共性。在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中,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是较为普遍的了。建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建筑施工工地。
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吸纳建筑施工企业高管、业内有影响的工程界人士进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进行教学工作指导;二是吸纳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等参与具体教学环节如毕业答辩、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讲座等,深入教学过程,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教学要求与建议,从工程实际的角度要求和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好出口关;三是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建设工程项目和接纳学生实习;

四、校企联合举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五、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二、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创新研究

(一)建筑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未能完全控制教学过程

我们纵观整个历时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不难发现,前两年半的时间内,学生基本上是被强制教育的,但最后半年时间,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差不多是自由的。前两年半时间学生主要在校内,到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建筑施工现场的时间极少,在此期间学生接受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形成了一定的职业能力基础。应该说此期间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断积累。很显然,在此阶段学生在职业能力上还很不成熟,面临具体问题还不知所措,更谈不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此时是极需要被“发酵”、被升华的,是极需要被点拨、被帮助的。这自然就是开展顶岗实习的初衷和目的。
建筑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由学校组织到施工工地进行;第二,学生自己联系到施工工地进行;第三,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由就业单位安排进行。建筑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程序化和格式化的管理,如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等。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的内容基本上是格式化的,只是要求学生去完成各项实习任务,且所谓的实习任务主要是罗列了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组织教材中各个施工过程应有的施工内容,根本不能起到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上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顶岗实习巡查记录表”虽然表明有指导教师到工地例行检查,但这种检查实际上仅限于查看学生是否在工地,是否安全,是否违纪,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和交流或最多是询问学生都做了些什么,况且这种巡查并不是每天进行的,一般要间隔较长的时间。由于专业教师的匮乏,指导教师往往还不是专业教师。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在网上汇报每天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的交流。但这种走过场式的汇报同样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再说并不是每个工地都接通了网络,何况交流还不是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
那么,学生的情况如何呢?由学校安排顶岗实习或自行联系顶岗实习的学生在被安排到各个施工工地后,很难有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系统地指导学生实习的机制,并不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负责任,当然就不会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安排,只有将学生转交给各个施工项目。而每个施工项目的每个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又很忙,也很难去或者是不愿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要么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要么是有限地、象征性地约束学生,最多也就是要求学生去帮忙做点什么,很少有至少不敢放手让学生完全参与操作与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在施工现场,学生不能真正地融入施工操作、管理中。这种情形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共性。那么,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就只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纵然学生自己可能非常努力,恐怕往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实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实习期间,出现了有的学生自己拜项目管理人员为师以求获得自己满意的实习效果的情况。到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情况要稍好些。就业单位一般已视顶岗实习学生为自己的员工,所以在安排上可能要周到些,学生被安排到某一施工项目后能够参与一定的操作与管理。但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老带新”机制,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并未指定责任人,对其实习效果似乎也不太关心。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已将学生视为员工,但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未必会将学生视为同事。即使被安排了参与一定的操作与管理,但这种参与往往仅限于某一具体事务,很缺乏系统性,也存在项目管理人员排挤顶岗实习学生的现象。
从以上顶岗实习的种种实际现状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顶岗实习阶段实际上处于不可控状态。也就是说,建筑高职院校恰好对顶岗实习这一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学管理脱节了,失去了对教学过程主动控制的连贯性。
原因主要有:第一,还没有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以为只要进行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一定得到了大幅提高,就完成了对学生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整个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忽视了顶岗实习对毕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产生的影响。第二,师资不够。近些年来建筑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任务日益繁重,但是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往往滞后,尤其是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受行业和整个社会环境影响,不少人不愿意担任专业教师。也就是说,建筑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至少从数量上是不够的。而要在顶岗实习阶段全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自然对专业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极高。一是要有足够的人数,二是要有极高的水准,三是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从目前许多建筑高院校专业师资配备来看,是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的,这自然影响了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主动控制。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实现充分对接,两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目前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似乎还缺乏更实际、更有效的机制和方法。目前在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完全交给企业或施工项目还缺乏条件,因而是不严谨的、欠妥当的。第四,经费欠缺。建筑高职院校的教学经费往往是不太充裕的,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

不难发现,在当前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施工企业高管和行业内有影响人士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般是被邀请的,很少有企业及其人员的主动加入。这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建筑施工企业只是“配角”,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第二,虽然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参与了部分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与建议,但往往是被要求、被吸纳的,同样不是主动的;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了对所需人才的要求,这种要求一般是从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这种目标往往较高,以建筑高职院校目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恐怕很难满足,至少是没有足够的针对性,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第四,最直接体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来说,顶岗实习是较大地提高其职业能力的重要过程,在此期间如学生不能取得满意的实习效果,当然就很难说达到了培养目标。
由此看来,建筑施工企业在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生需要哪些职业能力、怎样培养才能形成这些职业能力等方面没有主动地与建筑高职院校进行足够的沟通、交流和探讨,对教学过程应该怎样开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核心职业能力上没有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即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当然,建筑施工企业不是教育部门,没有进行教学管理的义务。但既然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而且还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就应主动地与院校联合起来办学,开展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而不应只是为了迎合一种需要。

(三)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学生没有或无法经历完整的建筑施工过程,不能对建筑施工建立完整、充分的认识,不能系统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从历年建筑企业反馈回的信息判断,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状况不容乐观。
我们不妨把学生在校内三年的学习进程视为“存、悟、升”三部曲。“存”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被强制教育获得了足够的、必要的知识点;“悟”是指在“存”的基础上进行发酵、感悟,建立起组织建筑施工的概念、产生一定的理解和必要的联想;“升”则是指职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显然,要实现“存”是相对容易的,而要实现“悟”和“升”是困难的。这就需要精心地组织各种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训实习教学过程,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训练,需要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上真刀实地去磨炼。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从建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现状以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操作看,无疑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首先,目前学生真正参与工程实践的时间太少,操作太少,而且在最后的顶岗实习中还不被建筑施工工地项目管理者信任,自然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地分配实训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实训方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获得能被用人企业接受的职业能力。第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如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得以真正实现。
在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的实训其状况较难有很大改变,但不断改变具体操作内容、采取多元化的实训方式、尽量多进行仿真训练是可以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实训模型馆,既可以在进行各种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施设备等,也可以在进行工种实训时让学生比较、对照,显然是一种实训的创新。
在校外的实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这一平台,多方面发掘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潜力,尤其是在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上要精心地组织学生去锻炼,要高效地去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模式

(一)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精诚合作精心组织顶岗实习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真正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达到能被建筑企业真正相中的水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合格的一员,就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大功夫,尤其是顶岗实习环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应由建筑高职院校与建筑施工企业精诚合作,在各个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项目上精心地组织教学,完整地实施这一重要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地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众多的建筑施工项目为支撑。只有在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上都精心地开展合作人才培养,完成好顶岗实习这一重要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才称得上建设好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应发挥应有的主动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对人才的具体培养需求,主动要求和认真审查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我之所需。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部门,专门负责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负责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应随时检查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和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应分析建筑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与进程并及时向建筑高职院校提出发现的各种问题,使建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与建筑高职院校一道精心组织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施工中学习施工,帮助学生较大地提升其职业能力,使其尽快成为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建筑高职院校精心组织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施工中学习施工,能够帮助学生较大地提升其职业能力,至少能缩短使其尽快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的进程。因而能够促进建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虽然存在较多的困难,但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努力、尽快将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其培养过程中“主动出击”是必要的。只有把人才培养好了,才会是双赢、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这自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所需。
[参考文献]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