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5668 浏览:171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了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好的教育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育模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才会有好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者,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粗浅见解,愿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理念 课程结构 教学模式
1674-4810(2013)24-0178-02
发达国家历来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及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高素质的精英人才固然重要,但提高最广大的劳动大军的素质在我国目前更为值得关注,因为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知识经济就丧失了最宽厚的基础,传统产业就丧失了提升时最坚实的支撑。面对新时代,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多种多样的变化。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地位,而且加强了教育、培训、社会、就业四大领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体制、规模、层次、效益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旧面临着众多障碍和困惑,政策不配套、认识不到位、办学不规范、特色不显著、投入无保证等因素,依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是目标,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模式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受到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既有由单一类型的院校独立承担的分立竞争型模式,也有分布于不同类型本科院校之中的弥散选择型模式。这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专门的高职院校在生源、就业、师资、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均表现出与传统大学不同的特点,是与传统大学分工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而分布于不同类型本科院校之中的高职教育与学术教育混合在一起,这使高职教育并非一个单一的教育层次,成为学术教育通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出口。
分立竞争型定位模式普遍存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弥散选择型模式却是以美国最具代表,两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知识价值观不一样。美国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是实用主义价值观,他们所坚持的大学理念是学术知识和实用知识并没用明确的界限,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支撑。因此大学应该足够大,并把各种不同知识领域的人才集中到一起,使之具有多种功能,既要重视学术,又要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欧洲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却认为普遍知识是真正的知识,是大学应该教授的高尚知识,而专业职业知识是不能称之为知识的具体知识,不应该在大学教授。因此,在美国的大学里什么都能教,职业性教育能够相对平等地进入大学,而欧洲的大学则只教传统科目,职业性科目不能进入大学。正是基于这一点,欧洲的高等院校都受到类型的严格限制,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之间经常都会发生地位之争。但是美国却淡化了学校类型的概念,这使新兴的高等院校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非常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没有明确对立,但在学分互认、升学体系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衔接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很难往前走。

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包括独特的教育理念、独特的能力培养体系、独特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以及独特的学分制体系等。

1.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在理解职业能力能力培养的问题上存在问题。对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能力考虑得太狭窄,把职业能力仅仅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这种认知是非常狭隘的。职业能力应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劳动者具有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这样才能增强劳动者的适应性和应变性,旨在为个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职业能力观,职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

2.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育模式

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设置仍然沿用了本科学历教育的许多做法,虽然我们现在一直在谈“工学结合”,但实际执行情况其实是非常不彻底的,许多学校的做法其实是不伦不类。我们的许多人提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就直接否定学术课程,甚至把许多专业基础课程都要扔掉,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就是应该只与职业内容有关。其实,这种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面是很狭窄的,这种职业教育不能是学生理解宽广的产业和生计知识,无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一旦科技进步,旧的工作岗位很容易被取代,劳动者很容易陷入结构性失业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融学术与职业内容为一体,设置出能培养学生宽厚的学术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技能的综合性课程,此外,我主张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开设创业课程,鼓励资助就业,使受教育者能以较宽厚的基础和实力去迎接未来多变且多元的劳动市场。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重点可放到教育模式的改革上去。德国执行的现代学徒制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代学徒制实行交替式培训和学习,学生一般需把2/3的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收生产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社会合伙人(企业主和工会)共同制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德国的低失业率和高经济成就同其发达的现代学徒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最缺少的其实就是企业的支持与帮助。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最难推动的就是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资格的认定工作。与企业的合作困难重重,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企业没有关系,对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不感兴趣、不支持、不配合。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往往很难落实,许多院校不得不想办法自己建实训中心,可由于资金的问题、实训室管理的问题等,许多企业需要的技能难以在实训室实现,实训室常常是形同虚设,时间长了,自然被淘汰了。而职业资格认定的事,由于缺乏统一领导,许多资格证都能打着国家认定的旗号,使学校和学生都无所适从。
只有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没有政府的强制性保障政策和措施,企业不可能真正拿出配合的具体行动,也只有政府出面,才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能解决职业资格证满天飞的混乱局面。一旦这个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高职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实习实训的困境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总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如何才能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通过高职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搞的劳动力大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关乎国家百年大计,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