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效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中有着不足与策略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0578 浏览:367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近三年,我市许多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这项实验,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已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益,但农村学校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问题与对策
近三年,在宝鸡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宣传引导和强势推动下,我市许多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师变教为导,淡出讲台;学生自信大方,精彩展示. 但笔者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实验良性发展.
问题一:实验老师信心不足,不敢放手
学校要实验,家长要成绩,老师该怎么办?实验初期,不少老师对实验与质量提高的关系认识不清,心存疑虑,缺乏信心;细学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理论及《有效教学指导手册》,参加市上组织的实验培训后,对其严格的教学程序和复杂的管理程序心生敬畏,不敢放手. 部分老师虽然实施了“高效课堂”,但一节课还是滔滔不绝,占满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敢把课堂开放,不敢活跃课堂,他们往往与学校的检查小组打游击,搞形式. 检查人员一来,就叫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做做样子;检查人员一走,他们马上变脸,继续“填鸭”,生怕丢掉一个知识点,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对策: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实验的前提条件
对习惯于传统教学的老师来说,实验就是挑战. 需要老师拿出勇气,摒弃延续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和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重新学习、自我转变,用新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上下工夫,以适应实验的要求.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自我展示”的平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把黑板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任务和责任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的肩上.
问题二:导学案照抄照搬,脱离学情
高效课堂以导学案为基础,编写导学案是实验非常关键的一环. 但编写有难度,费时间,很麻烦,于是有的老师直接拿别人的导学案使用,有的从网上下载,稍作修改或不做修改就给“本土学生”使用,结果导致导学案“水土不服”,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策:集体分工协作,开发导学案
学期初,由年级备课组统一进度,落实分工,按以程编制导学案:
(1)一人主备,制定初稿. 主备人要仔细研究课标、教参、教材、教辅,提前一周编写,实现二度开发,将教案、学案、练习案“三案”合

一、做成电子稿.

(2)集体讨论,修改定稿. 主备人将初稿发给各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会上,将自己的编制思路、编制内容、可能生成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逐一进行说明. 每位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编制人做好记录,修改定稿.
(3)审批印刷,存档备案. 主备人将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交由备课组长审批、签字,确定没问题后印刷,并把电子稿存于学校邮箱中,实现资源共享.
(4)课后再改. 上完课后,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主备人再次修改,并且做好教后反思记录,以便今后再次使用.
问题三:结构化预习不到位,有名无实
结构化预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第一道“门槛”. 许多数学老师发现:有的学生的预习看似认真、扎实,预习内容填得满满的,实则抄袭参考书或同学的现成答案,根本就没有看书、做题;有的学生预习浅显,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思考. 课前预习走了过场,成了空架子,没什么实质. 学生的结构化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合作就没办法搞.
对策:强力抓好学生结构化摘自:学术论文网www.618jyw.com
预习
首先,明确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就是预习什么.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预习什么?概念性问题包括: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思想方法性问题包括:解题思路步骤、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习题性问题就是课后练习、习题.
其次,重视结构化预习的方法指导——就是怎样预习.
结构化预习要求学生按照“五字诀”:读、划、记、练、思. 读:读足遍数,熟悉文本内容;划:勾画批注,明确重难点;记:记下疑点,生成问题;练:完成导单,检验预习效果;思:思着问题读.
我的做法是“先扶后放”,先示范性带领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待到学生轻车熟路,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三、勤检查,常评比——保证预习落实到位.

可采用多种方式:教师检查式、小组汇报式(课前有小组长汇报)、组内互查,等等. 对预习的情况要进行统计,对预习好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对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到位的同学要提出再预习的措施,或者结对子帮助其完成预习.
通过结构化预习,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50%~70% ,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问题四:小组构建不合理,合作交流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在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我常常发现:有些小组活动被某些“活跃分子”垄断,其他成员陪坐,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些小组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而有些小组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学习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分组不合理.
对策:异质分组,合理分工
把全班同学按成绩、性格、性别、口才、能力等合理搭配,六至八人编成一个小组,对桌而坐,每个组员按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汇报员、展示员、记录员、联络员等,各司其职. 两位汇报员负责本组回答和提出问题等回答任务,展示员负责投影或板书等展示任务,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同学完成学习的情况等任务,联络员负责与其他小组协调或与老师联系等联络任务.
问题五: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指导缺失或不规范
实验初期,出现两种极端:有些教师闲转圈,或靠边站,把黑板、讲台全都交给了学生,整节课都让学生活动,“生进师退”,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必需的指导和及时的反馈评价;而有些教师却反应过度, 学生一说错就喊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对策:适度把握,适时点拨、引导、评价
其实,对“生进师退”要辩证看待. 没有永远的生进,也没有永远的师退. 高效课堂,虽然主张以学生活动为主,但并不等于老师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老师必须导演和控制,什么时候介入,要把握火候,恰到好处. 对某一问题,学生无法讨论清楚、争论不休时,要马上介入,跟进指导;一名学生的回答,其他学生难置可否,教师要及时评价,等等.
问题六:重于过程,疏于检测
有的老师把课堂测评移到课下,当堂检测成了一纸空谈;有的测评习题设计没有梯度,难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对策:重视检测,分层设计测评题
(1)调控好整堂课,预留15%的时间用于检测.
(2)分层设计测评题. 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训练,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为拓展训练,针对学优生.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是我们在课改中遇到的新鲜事物,摸着石头过河,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我相信这项教改实验最终会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高继堂.“高效课堂”实验初期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1年1月7日在麟游会议上的培训稿.
王亚娟.“问诊”高效课堂[J].陈仓教育,2013(2).
[3] 孙丽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中学),2012(6).
[4]唐显文.新课标下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高中物理[J].技术物理教学,2012(1).
[5]李中清.高效数学课堂有效载体的探究[J].数学大世界 2011(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