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书评陈铭道先生《音乐学——历史、与写作》一书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30738 浏览:1365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评价陈铭道先生《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一书,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①结构严谨,观点鲜明;②语言通俗,可读性强;③针砭时弊,实事求是;④中外文对照,功底深厚;⑤教书育人,尽显其中。
关键词:陈铭道;音乐学;音乐文献
《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是陈铭道先生于2003年春节完成的一部力作。该书是一本“已经或正在学习音乐学专业的人提高学术档次的读物”。“尽管是学术读物,但这本书很好看。”[ 1] 这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西方音乐学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写作状况,时间跨度从音乐学产生之初直到20世纪。它的出版弥补了此类著述的严重不足。阅读此书,使读者了解了西方音乐学几百年的发展状况。 在读完此书后,笔者以为,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构严谨,观点鲜明
从此书总的结构来看,他先是讲述了音乐学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紧接着第二章为了让读者有更深一步的和具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体的了解就运用了分国而论的方法。把音乐学放在各个国家中进行叙述。第三、四、五章总的来说是对音乐学学习的人的一次很好的辅导。他由浅入深地告诉大家应该怎样来学习音乐学的文献和写作西方音乐史、音乐学论文。一本书评其好坏的标准之一应是看著作者有没有鲜明的观点。如“就中国音乐界而言,俄罗斯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是和声理论;至今中国中级以上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使用的和声教材,基本框架几无不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出”。“很大程度上由于苏联字典编纂没有迈出这一步,我们的和声保留了共同的语言,用中文标‘主、 属’ 或‘经、先、延’就断送了国际性。顺次建议,编中文的音乐词典或是百科全书,遇到外来术语,最好在翻译的同时附上原文。”
2语言通俗,可读性强
以往所读的学术书籍都艰深难懂,读上一两章也就读不下去了,而陈先生的这本书却写得通俗易懂,遣词造句都贴近读者的心。如在讲述各国的音乐学时他把法国的音乐学比喻成“启蒙运动的副产品”,而意大利的音乐学就说是“到此炼狱,放弃希望”,英国的是“绅士的爱好”等,他形容得贴切而生动。在我看来,作者写得最好的就是后面的三个章节。在后面三章中陈先生所著述的内容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他为年轻的学习音乐学的学子指明了道路,还提供了丰富的经典原文书目。
3针砭时弊,实事求是
陈先生一书主要是论述20世纪之前西方音乐学的发展概况。在此过程中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学者的责任感,即实事求是地描述我国音乐学发展的现状,不加任何润饰和夸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音乐学存在的弊端。如书中说道“时下的中国,不是生产而是盛产学术垃圾。”这也是我国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反学术腐败”。学术腐败是一件令人深恶痛绝之事,其危害不言而喻。愿我们国家能多加大力度整顿学术腐败,多一些像陈铭道先生这样严谨治学之人。
4中外文对照,功底深厚
《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一书在行文中采用了外文与中文相对照的方式,这在同类型的书中是不多见的。在书中陈先生对各国音乐家的名字及其重要的著作都既写了中文又标注了原文,同时,对音乐家的经典论述采取了原文和译文相对应的方式。使读者不仅增加了知识量还提高了外文的阅读水平。笔者以为对像我这种以研究西方音乐的人来说,陈先生在音乐学文献中列出的分类原文书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节约了检索时间。同时,还为读者打了一剂针,提醒大家好好学习外文,而且不止一门。
5 教书育人,尽显其中
读完《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一书后,它给我的感觉就如一位长者在谆谆教导。这一点充分体现在陈先生写作的后三章节中。如“在西方国家学习音乐学,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的资料,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要惶惶然竟一时之虚誉,而是到图书馆去坐冷板凳——那里的东西是前若干代学者为嘉惠后学而准备的,然后,按照前人的路标深究一个领域(绝非一本书),那时就不怕他人以斧相向。”在陈先生的文章中他不仅仅教授读者知识,还教导大家怎么做人。他认为做学术和从事其他行业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做其他的事有可能一夜成暴发户,而做学术是不可能的。大家一定要经得起“冷板凳”的考验,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先人的原始学术资料中做起,刻苦钻研才能后发制人。
参考文献:
[ 1] 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 [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 2] 俞人豪.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音乐学概论 [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