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开放性构建高职院校开放性课程评价系统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7774 浏览:247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展开研究,认为实施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构建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培养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完备的现代化高职生,还可以对高职生后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
1671-489X(2013)33-0077-02
1 引言
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保障。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对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培养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完备的现代化高职生。
2 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开放式教学源于斯皮罗(Spiro)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即“情景性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同时也源于科恩(R.C.Cohn)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模型,即“开放课堂模型”和“课堂讨论模型”。这些教学理论都强调教师是思想的“助产士”和“催化剂”,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为提高教学质量,国内的很多学者也对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陈晓南在《关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文中阐述了构建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三个要素,即:管理机制的开放性、教学平台的开放性和学分制的开放性。沈杰等则在《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一文中着重针对建筑行业,思考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对建筑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张勇等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一文中,则着重研究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方式、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对教学体系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就业品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研究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课程评价体系开设的视角要基于开放性,其价值取向必须是开放的,提倡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2)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必须是开放性的,即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科技及社会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的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自身知识结构的统一;
3)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必须是开放性的,教师必须注意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研究课程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采取自我负责的学习方式,如情景学习、自由学习和项目学习等。
然而,为了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课程改革越来越“现实”,学生学习的技能越来越多,但学生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单一。现在的课程评价体系给人的感觉是很“干”,很“单一”,培养的学生总是让人感觉少一些“味道”。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线高技能人才。公司需要人才的特质是:一专多能。现在,封闭性课程评价体系培养的学生只能是达到“一专”的要求,而无法达到“多能”特质。而且,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任何一种职业都无法做一辈子,任何学生发展的道路都不确定,所以让他们在大学储备好以后发展所需的知识是高校的责任,单纯的以目前需求为目标来培养学生,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而现在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社会的需求,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则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因此,研究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设置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音乐感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等都是智力的表现形式。该理论打破了数理一元的智力概念。根据该理论,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在智力发展上的个性化差异,课程开始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为目标,为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提供课程保障。
课程评价体系开放性的具体实践
1)构建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对课程评价体系做一个具体的划分和研究,研究不同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将课程评价体系划分为知识课程模块、技能课程模块和开放性课程模块。知识课程模块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立足提供保障。开放性课程模块主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
2)构建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必须研究课程的特点和对学生以后发展的作用。造成现在封闭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因是学校的定位错误,很多院校想培养“无缝对接”的学生,但学校有学校的功能,企业有企业的功能,学生有些东西必须在学校里学习(或更有效率),有些东西必须在企业里学习(或更有效率)。例如,学生学习的30%知识或技能出去后立即被需求,这部分知识的70%方面需要在企业里面历练,而学校为了让学生“无缝对接”,为了完成企业的70%的任务,就需要压缩其他70%的课程。但学校总的课时又是一定的,这样对学生以后发展需要的70%内容就被“抹去”了,如图1所示,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失,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就造成很大的隐患。
3)构建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必须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以理论体系服务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工程项目,着重研究实践和理论脱节的现象和对策;改革考核体系,建立开放性考核标准,在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实现开放性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实施全开放性。
4 结束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整个教育的关键环节,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长期处在封闭、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厌烦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构建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构建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一种国际化的潮流,对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
李日保.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1):128-130.
[3]陈庆合,施燕丹,王树斌.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及其组织[J].职教论坛,2010(12):10-13.
[4]朱郑州,吴开贵,吴中福,等.基于知识点本体的个性化课程组织方法[J].计算机科学,2009(12):124-128.
[5]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22):70-75.
[6]宋素芬,潘泽谷.从系统论角度探析课程评价体系的整体优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6):87-89.
[7]陈智,隋光远,皮秀云.论知识点是人的认知单位[J].心理科学,2002(3):369-370.
[8]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71-7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