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谈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19860 浏览:85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阅读是中学生获取信息的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以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等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首先是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教学中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朗读能力,读出语气,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
然后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迅速获得知识、提升素养,就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思维活跃,使学生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息。

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本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多向交流。因为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多读课文,接触文本,这是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和感受。其实,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实现与文本对话,教师可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在学生接触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积极思维,进入学习状态,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进行了独立自主的学习,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三、倡导自主阅读,鼓励个性创新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的教师开展“精读”教学,变为如今的开展自主性阅读,以便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通过阅读,质疑问难,深化理解。“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四、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教师都明白的道理,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广泛的兴趣呢?这就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时,鼓励学生去读他的《荷塘月色》。教师适当地讲解所推荐书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感兴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镇赉县第四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