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创新能力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5966 浏览:147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003-2851(2013)-12-0092-01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人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方式。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例如,华师大出版的实验课本初中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数学诡辩,让学生解开2=3这个谜。疑点就在2=3上,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2绝对不会等于3。那么得到的这个错误结论原因在哪里呢?学生们展开了讨论,讨论很热烈。由2(x-1):3(x-1)(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x-1这个代数式,表示的数不是定值,当然也包括零这个数,因此,在上式中方程两边同除以x-1是不允许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的认识。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二、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一)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三)利用“学生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四)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五)利用数学中的美,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赞许,少一些责怪。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教导,更需要学生的主体灵活发挥,只有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