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保护可拓设计论述与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4999 浏览:141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文物建筑是特殊的文物类型和建筑类型,对其进行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而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在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研究中,大多是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研究,需要新的理论以及基于此理论的保护方法,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体验理论和可拓学为基础,在对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从突出体验个性、建构系统形态和表达本质意蕴三个方面对各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提出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首先先容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物建筑保护、体验和可拓设计的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先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提出论文研究框架。论文对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及保护设计对策进行阐释,研究了娱乐、审美、教育、超脱和综合五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分析了不同体验类型文物建筑的体验内容、体验方式和体验者特点;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对策包括突出体验个性、建构系统形态和表达本质意蕴三个方面,通过这样的保护设计,体验者能更好地体验文物建筑,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论文研究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研究了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基元分析、矛盾问题的归类以及矛盾问题模型的建立;并且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可拓分析原理、共轭分析理论、可拓变换原则、动态转化原理以及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模式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在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运用可拓理论和方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初步建构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论文分别研究了娱乐、审美、教育、超脱和综合这五种体验类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并总结出具体的可拓流程模型。一是突出体验个性的可拓设计,包括确定恰当体验主题的发散树,设置适宜功能的可拓变换;二是建构系统形态的可拓设计,包括保护本体形态的蕴含系、设计附加设施形态的分合链和保护环境场景的相关网三方面;三是表达本质意蕴的可拓设计,包括表达本体意义的虚实共轭对、补充相关内容信息的分合链、表达环境意义的分合链以及设计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四个方面。论文还将可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本人介入的贵州省镇远县青龙洞的保护规划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中,使得青龙洞保护规划和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更为公道、科学,突出了它们不同的体验特色。可见这一理论与方法的实践操纵性很强,是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初步探索。通过对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可知,运用体验理论和可拓学可以完善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使体验者更好地体验文物建筑,文物建筑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发挥。对文物建筑保护设计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层面上的启示和参考作用。【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体验可拓设计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21第1章绪论21-43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231.1.1研究目的221.1.2研究意义22-231.2主要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23-361.2.1文物建筑概念23-241.2.2文物建筑体验24-291.2.3文物建筑保护29-331.2.4可拓设计理论33-361.3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6-391.3.1文物建筑保护研究36-371.3.2体验理论与可拓学研究37-391.4研究的内容与方法39-401.4.1课题来源391.4.2研究内容39-401.4.3研究方法401.5论文研究框架40-43第2章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及保护设计对策43-652.1文物建筑的体验机制43-552.1.1娱乐型以感知促体验44-462.1.2审美型以体味促体验46-482.1.3教育型以认知促体验48-512.1.4超脱型以移情促体验51-532.1.5综合型复合多重体验53-552.2文物建筑的保护设计对策55-632.2.1突出体验个性56-592.2.2建构系统形态59-612.2.3表达本质意蕴61-632.3本章小结63-65第3章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基本理论65-833.1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的相关概念65-693.1.1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基元分析66-683.1.2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矛盾问题归类683.1.3建立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的矛盾问题模型68-693.2可拓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69-713.2.1发散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693.2.2相关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69-703.2.3蕴含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0-713.2.4可扩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13.3共轭分析理论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1-733.3.1物质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23.3.2系统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2-733.3.3动态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33.3.4对立性分析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33.4可拓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3-753.4.1置换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43.4.2增删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43.4.3扩缩变换原则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4-753.5动态转化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5-773.5.1物元可拓集合的概念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5-763.5.2动态转化原理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6-773.6可拓学中的创新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7-813.6.1菱形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7-783.6.2逆向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8-793.6.3共轭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79-803.6.4传导思维模式与文物建筑保护设计80-813.7本章小结81-83第4章娱乐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83-1044.1夸大|教学论文网|娱乐个性的可拓设计84-894.1.1确定愉悦性娱乐体验主题的发散树84-874.1.2设置适宜娱乐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87-894.2强化娱乐形态的可拓设计89-954.2.1保护娱乐本体形态的蕴含系90-924.2.2配置适当娱乐设施的分合链92-934.2.3保护娱乐环境场景的相关网93-954.3烘托娱乐氛围的可拓设计95-1034.3.1表现建筑本体娱乐气氛的虚实共轭对96-984.3.2表达多种展示活动娱乐情调的分合链98-1004.3.3渲染环境中娱乐性文化氛围的分合链100-1014.3.4设计妙趣横生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101-1034.4本章小结103-104第5章审美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104-1405.1显示审美个性的可拓设计105-1115.1.1确定欣赏性审美体验主题的发散树105-1095.1.2设置适宜审美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109-1115.2完善审美形态的可拓设计111-1275.2.1保护审美本体形态的蕴含系112-1175.2.2设计附加夜景灯光的分合链117-1215.2.3保护审美环境场景的相关网121-1275.3展示审美韵味的可拓设计127-1385.3.1展示建筑本体艺术特质的虚实共轭对128-1325.3.2补充其他类型艺术审美意蕴的分合链132-1345.3.3塑造环境中审美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134-1365.3.4设计渐入佳境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136-1385.4本章小结138-140第6章教育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140-1776.1表明教育个性的可拓设计141-1506.1.1确定知识性教育体验主题的发散树141-1466.1.2设置适宜教育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146-1506.2确立教育形态的可拓设计150-1626.2.1保护教育本体形态的蕴含系151-1556.2.2设置公道保护设施的分合链155-1586.2.3保护教育环境场景的相关网158-1626.3传达教育内涵的可拓设计162-1756.3.1表达建筑本体教育意义的虚实共轭对163-1666.3.2补充各种展览陈设教育意义的分合链166-1686.3.3塑造环境中教育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168-1736.3.4设计由浅入深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173-1756.4本章小结175-177第7章超脱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177-2037.1体现超脱个性的可拓设计178-1827.1.1确定特色性超脱体验主题的发散树178-1807.1.2设置适宜超脱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180-1827.2明晰超脱形态的可拓设计182-1907.2.1保护超脱本体形态的蕴含系183-1877.2.2处理某些特殊设施的分合链187-1887.2.3保护超脱环境场景的相关网188-1907.3塑造超脱底蕴的可拓设计190-2017.3.1表达本体独特生活文化的虚实共轭对191-1967.3.2补充非建筑设施超脱性意蕴的分合链196-1977.3.3塑造非物质遗产超脱性内涵的分合链197-2007.3.4设计身临其境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200-2017.4本章小结201-203第8章综合型文物建筑保护的可拓设计203-2268.1彰显综合个性的可拓设计204-2088.1.1确定主导性综合体验主题的发散树204-2078.1.2设置适宜综合体验功能的可拓变换207-2088.2组织综合形态的可拓设计208-2158.2.1评估各部分体验的优度评价209-2118.2.2保护综合本体形态的蕴含系211-2138.2.3保护综合环境场景的相关网213-2158.3反映综合意义的可拓设计215-2258.3.1展示本体特色主导信息的虚实共轭对216-2198.3.2补充多种展览陈设综合信息的分合链219-2218.3.3塑造环境中综合性文化内涵的分合链221-2238.3.4设计兼收并蓄体验方式的软硬共轭对223-2258.4本章小结225-226第9章实践与分析226-2449.1镇远青龙洞文物保护规划中的可拓设计实践226-2389.1.1青龙洞概述及其保护的可拓设计理论分析226-2299.1.2显示青龙洞地域性建筑美学体验特色的可拓设计229-2309.1.3完善青龙洞丰富的审美形态的可拓设计230-2339.1.4展示青龙洞审美内涵意蕴的可拓设计233-2389.2哈尔滨关道衙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规划中的可拓设计实践238-2429.2.1关道衙门旧址概述及其周边环境整治的可拓设计理论分析238-2409.2.2运用置换变换设置环境为教育体验与文化贸易|教育教学论文|休闲的功能2409.2.3运用相关网保护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主的教育环境场景240-2419.2.4运用分合链塑造文化广场环境中的教育文化内涵241-2429.3本章小结242-244结论244-246参考文献246-257附录文物建筑的概念及阐释表257-25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59-261致谢261-262个人简历2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