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浅谈浅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4059 浏览:107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变化,数学课程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我求知尤为重要。然而,面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郑重地思考:他们真的会自主学习吗?为了让学生能在宽阔的数学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松课堂,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对于一些独特的见解、解题方法,要给予鼓励、表扬、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个别学生的“跑题”问题,不呵斥,要善意指导,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还要补充”等这些语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提升自信心,并且敢于发表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会做出思考,对学生来说创设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且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思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创设问题情境有如下一些方式: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更能使某些数学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同时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悉悉相关。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这样引人:结婚时,人们喜欢在新房门或嫁妆上贴上双喜图案(出示双喜剪纸),这个字如何剪出来的?(简单演示),初步感受对折。然后再出示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对折后能重合),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再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一定要学好数学。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提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

数学故事往往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合理利用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故事中体现的思想感情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用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典故,既让学生体会数学情感,又能轻松学到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知识。

三、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体会收获的喜悦。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大家经过探索、讨论、有选择的商议后获得结果。这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形式,提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的空间。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活力,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自身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是创造性劳动,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充分发挥,以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542809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道石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