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策略和教育干涉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34966 浏览:158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气力|教学论文范文|的强大,体育锻炼习惯也不例外。目前,人们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存在着两大缺陷:第一、缺少对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特征以及丈量|教学论文网|工具等问题的系统研究;第二、对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没有充分反映体育锻炼的运动性和主体的能动性的结合,致使干涉手段仅仅停留在某一方面。本研究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首先探讨了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特征,根据概念和特征,建立了概念模型,再在此基础上研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然后,以自我决策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满足人的能力、关系和自主等需要入手,分别设计三个实验研究和一个综合干涉个案研究进行系统地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干涉的制定、实施以及效果。1体育锻炼习惯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效应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体育锻炼习惯具有稳定性、重复性、自动化以及效果的积极性等特征。2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分为锻炼行为和思维定势以及锻炼效果3个维度,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7。结构公式模型分析表明,该量表的x2/df=2.571,CFI=0.946,TLI=0.928,RMSEA=0.058,IFI=0.947。量表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心理丈量|教学论文网|学的要求,基本适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丈量|教学论文网|和研究。3从满足大学生能力、关系和自主的心理需要为切入点,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干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终极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3.1从事中等强度、采用任务定向,设置中等目标难度的锻炼,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的效果要好于其他。3.2群体运动情境下,社会普适度高的运动项目,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3.3不同运动技能水平,采用不同程度的课后自主支持(After-classSupport),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有着明显性的成效。课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支持与没有学习支持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效果存在明显性差异。高运动技能水平,采用全独立自主方式对锻炼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好于网上自学和半指导学习支持;中等运动技能水平,采用半指导学习对锻炼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好于网上自学和全独立自主学习支持;低运动技能水平,采用半指导学习对锻炼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好于网上自学和全独立自主学习;网上自学的支持方式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存在明显性差异。3.4环境设置和生理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综合交互影响,和谐的环境,具有一定水平的体适能和运动技能,加上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关键词】:锻炼习惯大学生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积极体验教育干涉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6-8Abstract8-13第一部分绪论13-201研究意义13-162.研究的总体设计16-20第二部分文献综述20-551研究的理论背景20-292.习惯概念的界定与形成29-363.锻炼习惯的概念及其特征36-414.体育锻炼习惯丈量|教学论文网|方法的研究现状41-465.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46-536.现有研究的局限性53-55第三部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及其量表的研制55-841研究目的552.研究方法55-56第一章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及其维度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一锻炼习惯的初步调查研究56-601.研究目的562.研究方法56-573.结果与分析57-594.结论59-60研究二大学生锻炼习惯概念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60-711研究目的602.研究方法603.结果与分析60-694.结论69-71第二章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问卷的编制71-841研究目的712.研究假设713.研究方法71-724.研究结果72-835.结论与分析83-84第四部分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干涉研究84-171研究一实验研究84-156实验一不同目标设置和锻炼强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84-1111.研究目的842.研究假设843.研究方法84-874.研究结果87-1055.分析与讨论105-1096.结论与建议109-1107.研究展望110-111实验二不同锻炼情境、不同社会普适度的锻炼项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111-1331.研究目的1112.研究假设1113.研究方法111-1134.研究结果113-1285.分析与讨论128-1326.结论与建议1327.研究展望132-133实验三课后学习支持对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133-1561.研究目的1332.研究假设1333.研究方法133-1354.研究结果135-1515.分析与讨论151-1546.结论与建议154-1557.研究展望155-156研究二个案研究156-1711.研究目的1562.研究假设1563.研究方法156-1584.干涉目标158-1595.干涉方案159-1606.干涉结果160-1667.分析与讨论166-1708.结论与建议170-171第五部分研究总结及展望171-1731.研究总结171-1722.研究展望172-173附录173-180参考文献180-193后记1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