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浅析及引导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5983 浏览:190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这是党面对新形势新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要责备党要高度重视舆情的研究工作。舆情研究是一个新的亟需开拓和建设的重要学术领域。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以为|教育论文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门现象反映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极易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门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假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或延误解决,就可能在网上形成炒作,个体情绪可能传染到群体,演变为群体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爆发形成网络舆情。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并影响着一定范围的社会舆情的天生|教育论文网|与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需要鉴戒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同时更需要在创新中建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在辩证唯物论基本方法基础上,将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舆论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结合高校实际,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及引导机制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对民意、舆情、舆论、网络舆情的概念和涵义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高校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做了界定。从关于舆情研究的理论渊源及网络舆情分析引导的理论入手,论述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客观和熟悉论两方面的因素,通过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形成的因素及现实原因,指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特点,揭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变动的传播规律和涨消规律。在论述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客体关系及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以为|教育论文网|网络舆情空间由“硬空间”和“软空间”构成,而“软空间”里主要有秩序规定、角色规定、目标规定和部分民族文化传统等制约因素。着重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的汇集与整理、分析与研判、内容管理进行了探索,以为|教育论文网|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舆情疏导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激励感染等一般教育方法和预防教育、心理咨询、思想转化等特殊教育方法。最后重点建立了协调、交流、网络舆情管理保障、舆情信息汇集和反馈、舆情危机应急预警和处理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的创新点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并鉴戒心理学、舆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和分析,揭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形成原因、“空间”构成和变动规律;通过研究建立起一套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2导论12-271.问题的缘起12-142.研究综述与评析14-253.研究框架以及写作难点和创新点25-264.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26-27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内涵27-491.1舆情、民意、舆论及网络舆情的界定27-411.1.1舆情、民意、舆论的概念辨析27-301.1.2舆情、民意与舆论的异同及内涵30-321.1.3网络舆情及其构成要素32-411.2高校网络舆情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界定41-491.2.1高校网络舆情简述411.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及主要特点41-441.2.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44-461.2.4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与舆论转换产生的影响46-49第二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鉴戒49-642.1经典作家及领导核心关于舆情研究的基本理论49-562.1.1马克思主义人学是舆情研究的理论基础49-502.1.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一系列观点50-512.1.3中国几代领导集体有关"社情民意"的思想51-56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原则及方法论指导56-592.2.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56-572.2.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57-592.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的理论鉴戒59-642.3.1西方经典传播理论鉴戒59-622.3.2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理论鉴戒62-64第三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形成与表现64-833.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64-703.1.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调查64-653.1.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65-703.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70-763.2.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因素分析70-723.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现实原因72-763.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类型与表现76-833.3.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内容76-783.3.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类型78-803.3.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80-83第四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主客体关系及"空间"分析83-1024.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主客体关系83-894.1.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及特征83-874.1.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客体及特征87-884.1.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88-894.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空间分析89-1024.2.1网络舆情空间的界定89-914.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硬空间"91-944.2.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软空间"94-1004.2.4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空间的主要特征100-102第五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变动规律探析及舆情信息、危机研判102-1215.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变动规律102-1095.1.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102-1035.1.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涨消规律103-1095.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与管理109-1175.2.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的汇集与整理110-1125.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与研判112-1135.2.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管理113-1175.3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分析与研判117-1215.3.1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117-1185.3.2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问题研究118-121第六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和方法121-1396.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原则121-1236.1.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1216.1.2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121-1226.1.3舆情疏导与科学管理相结合1226.1.4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122-1236.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23-1396.2.1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一般教育法123-1316.2.2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特殊教育法131-139第七章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39-1517.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139-1417.1.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1397.1.2加强部分之间的联动与分工协作139-1407.1.3培养网上"意见领袖"140-1417.2建立健全交流机制141-1437.2.1建立通畅的舆情表达机制141-1427.2.2建立并完善舆情信息发布和通报机制142-1437.2.3推动网络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扩大正面舆论1437.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143-1457.3.1建立资金保障制度1447.3.2完善信息网络的法律保障1447.3.3健全网络技术保障机制144-1457.4建立健全舆情信息的汇集、反馈机制145-1487.4.1建立舆情信息的汇集机制145-1467.4.2健全舆情信息的分析和研判机制146-1477.4.3完善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机制147-1487.5建立健全舆情危机应急机制148-1517.5.1构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48-1497.5.2建立高校件应急处理机制149-151结束语151-153附录153-155参考文献155-162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62-163致谢16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