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26669 浏览:120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马克思以为|教育论文网|,教育必须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服务,并且随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性质的不同,发展程度的不同,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教育要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有效地为其服务。中国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工农群众的教育,这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为向工农敞开大门,尽量吸收工农干部和工农子女入学。以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不论是总结历史,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建国初期中国因巩固政权、进行现代化建设、培养工农干部工作的需要,以及苏联1918年创办的工人速成中学为我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提供了鉴戒。苏联是采取在高等学校设立工工人系、农民系的办法,实际上是大学的预科,1950年6月初,全国各地开办的12所工农速成中学,其性质和苏联的工人系、农民系是一样的,可以说,工农速成中学是效仿苏联的工农教育制度和模式而建立的新型学校。同时,由于工农速成中学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习方式、学制、课程及教育内容等方面都考虑到现实情况与短期速成,使其表现出四大特征:作为政治任务与组织任务看待使其具有政治性;历史时期的转折、教育体制的承前启后以及课程的设置使其具有过渡性;三至四年内完成普通中学基本课程使其具有速成性;较短时间内培养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升入高等学校的一种预备学校。工农速成中学自1950年秋季创办到1958年截止,通过8年的努力与探索,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的工农后备军,中国动员、组织工农阶级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时势政策教育以及明确政治意义,不仅使工农阶级成为高水平的社会群体与中国相互融合,也使工农阶级加以同化,有利于中国政权的巩固以及组织体系的稳定。另外,在掀起文化建设的同时,这一教育模式对形成良好的、统一的政治道德和政治信仰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中国工农速成中学实践特点及效果现实启迪
【论文提纲】:内容摘要6-7Abstract7-10绪论10-17(一)选题意义10-11(二)研究现状11-14(三)研究方法14(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14-17一、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的原因17-25(一)执政巩固的需要17-18(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8-20(三)工农干部培养工作的需要20-23(四)苏联工农教育的影响23-25二、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的具体实践25-43(一)方针的出台25-28(二)主要内容28-32(三)具体实施32-39(四)终结及原因39-43三、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效果43-53(一)主要特点43-49(二)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的效果49-53四、建国初期中国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的现实启迪53-61(一)意义53-58(二)启示58-61结语61-62参考文献62-67后记67-6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