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学革新典范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5207 浏览:198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曾繁仁美学思想主要由文艺美学论、审美教育论和生态美学论构成,而一以贯之的红线则是存在论美学。在文艺美学论中,曾繁仁论述了文艺美学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语境,并将其定性为新兴人文学科;他以审美经验作为文艺美学的理论出发点,使该学科具有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强烈的时代感,既使艺术回归审美,又促进了该学科与当下文艺现实的联系;曾繁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指导,以审美经验现象学为方法,阐发了经验与实践、经验与主体、经验与想象、经验与表现、经验与快感、经验与接受、经验与心理学、经验与真理、经验与对象的关系;曾繁仁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具有审美态度的改变性、审美知觉的构成性、审美想象的填补性和审美价值的形上性四个特征;面对新时期以来中西文论的碰撞与对话,曾繁仁建言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指南,结合中国的文艺现实,在综合比较古今中外文论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论。在审美教育论中,曾繁仁一反学界的美育附属论、形象教育论和全人教育论,将美育的本质定位为和谐美育论,其审美教育之“情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感,而是“审美情感”;曾繁仁继续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美育本质观,其美育本质观不是抽象的情感教育,而是特有情感判定力的培养;他从人类文化结构的层面上论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互补共生的关系,并通过对宗教的、的和审美的生活方式的考察,断言美育具有取代宗教的资格与现实性;在曾繁仁看来,美育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培养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生活艺术家;他结合当代脑科学的成果,论证了美育的情商培养作用和中和协调的社会文化功能;在美育实施的指导思想上,曾繁仁持有机整体教育观,主张将审美教育工程放在整个社会教育工程系统中来实施,并从当代信息学的角度论证了审美教育的流程规律;在美育实施途径上,曾繁仁以为|教育论文网|艺术教育最为切实可行,并从艺术教育的组织保障、课程设置、教材及教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在曾繁仁看来,美育的实施目标是审美力的培养与情操的培育,审美力的培养从客观方面来说要选择优秀的审美对象,从主观方面来说要确立受教育者健康的审美态度,曾繁仁也看到了审美力的中性,主张在培育审美力的同时培养情操;曾繁仁将美育定位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并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了这门学科中存在的智性与非智性、考评与不可考评、阶段性与终身性的矛盾;在美育的研究方法上,曾繁仁坚持多纬度的、阐释的和具有明显价值取向的“人学”的研究方法。在生态美学论中,曾繁仁阐述了生态美学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背景,以为|教育论文网|生态美学是在由产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以及生态批评的推波助澜背景中产生的;他挖掘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元素: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中包含有浓郁的生态审美意识,“异化的扬弃”中包含有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蕴含有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纬度;曾繁仁站在中国传统生态聪明的基点之上,吸收了西方环境美学家约·瑟帕玛、艾伦·卡尔松、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和阿诺德·伯林特的理论滋养,特别是海德格尔在哲学观、语言观和审美观上的生态思想,从而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的生态美学;他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生态美学资源,诸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周易》的“生生为易”、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同等”等;在曾繁仁看来,生态美学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哲学观,它包含着由熟悉论到存在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并蕴含有对自然部分“返魅”的重要内涵;曾繁仁将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定位为生态系统的美,并主张以生态现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系统梳理了“生态审美本性”、“诗意地栖居”、“四方游戏说”、“家园意识”、“场所意识”、“介入美学”、“生态文艺学”和“生态审美教育”等生态美学范畴;对于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曾繁仁主张将其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来看待,将其哲学基础牢牢奠定在生态存在论哲学观之上;在曾繁仁看来,生态美学不同于西方的环境美学,这种不同表现在时代文化背景、字意学的含义和美学内涵上;对于生态美学的未来发展,曾繁仁主张走“全球视野、世界资源与中国经验”的路径。【关键词】:曾繁仁文艺美学美育生态美学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5导论15-29一、研究现状综述15-17二、从新时期的美学学术转型看曾繁仁美学17-20三、曾繁仁美学的学理主脉:存在论美学20-24四、曾繁仁美学的理论个性24-29第一章曾繁仁文艺美学论:由本质论到经验论29-50第一节文艺美学的学科天生|教育论文网|29-34一、文艺美学的天生|教育论文网|语境:艺术的审美回归29-31二、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新兴边沿交叉学科31-34第二节文艺美学的学科特性34-45一、文艺美学的学科属性:人文学科34-35二、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经验35-42三、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42-45第三节文艺学的学科建设45-50一、面对中西文论:去粗存精45-47二、建设新文论的方法:综合比较47-50第二章曾繁仁美育论:由思辨美学到人生美学50-92第一节美育的本质论50-59一、美育本质观:和谐美育论50-52二、审美教育之“情感”:审美情感52-54三、曾繁仁对马克思美育本质思想的继续与发展54-59第二节美育与德、智、体的关系59-67一、美育与德育的关系59-60二、美育与智育的关系60-62三、美育与体育的关系62-64四、美育代宗教64-67第三节美育的作用与意义67-76一、美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生活的艺术家67-69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培养情商69-71三、美育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和协调71-76第四节美育的实施途径76-85一、美育实施的指导思想:有机整体观76-78二、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78-81三、美育实施的目标:审美力的培养与情操的培育81-85第五节现代美育的学科建设85-92一、现代美育的学科定位:人文学科85-87二、当代美育建设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87-89三、美育学科的研究方法:人学的研究方法89-92第三章曾繁仁生态美学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92-145第一节生态美学的产生背景92-102一、生态美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由产业文明到生态文明93-95二、生态美学产生的哲学与文化背景:由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95-98三、生态美学产生的文学背景:生态批评的兴起与发展98-102第二节生态美学的理论指导102-109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实践观具有浓郁的生态审美意识102-103二、“异化的扬弃”包含有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思想103-104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维度104-105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105-109第三节生态美学的西方资源109-120一、产业革命背景下的生态美学资源109-111二、海德格尔的生态审美观111-113三、西方20世纪兴起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113-115四、基督教文化中的生态资源:生态神学115-120第四节生态美学的中国资源120-128一、儒家的生态聪明:仁者爱人120-121二、《周易》中的生态审美聪明:“生生为易”121-123三、道家的生态审美聪明:“道法自然”123-128第五节生态美学的内涵128-139一、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内涵128-130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30-132三、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132-139第六节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139-145一、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139-141二、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联系与区别141-143三、生态美学的发展路径:全球视野,中国经验143-145结语:新时期美学转型的旗帜145-146参考文献146-149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49-150致谢15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