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跨论述模型对体育锻炼行为转变实证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08 点赞:7145 浏览:23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跨理论模型(TheTrans-TheoreticalModel,简称TTM)作为综合性的心理研究模型,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这个模型已经被用于为数众多的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10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随着在锻炼心理学领域的逐步应用,跨理论模型再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部分研究者也对于这一理论模型陆续进行了扼要的先容,但目前尚缺乏对该理论模型的系统阐释,以及对该理论模型进一步的验证、修订和实证研究等深入的研究。在体育锻炼应用研究领域,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持续下降,大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和政府主管部分所重视。2002年我国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部分学校试行,2003年在50%的中小学和所有高校实施,2004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发表了重要讲话,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用三年时间使全体学生都要做到天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初,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7年4月23日中心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心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夸大|教学论文网|,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网络,形成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的落实。在此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部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和行为习惯,研究机构也加大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的研究力度。在此条件|教育论文网|下,本研究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修订《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运用改良后的量表对全国大学生进行大样本的横向调查,并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纵向干涉实验研究,以期运用跨理论模型促进中国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本研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先容在体育锻炼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模型,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信念理论、保护动机理论、公道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以及其他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跨理论模型的理论起源、概念和理论建构、丈量|教学论文网|以及研究现状进行具体的综述,并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形成研究定位。第二部分研究构思与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的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对整个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先容本研究的整体构思和研究设计,并明确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量表的编制、修订和检验在本研究中,以跨理论模型理论为研究背景,修订和参考国外已有的量表,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进行调查,提出具有中国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型,并修订和编制量表,然后根据量表标准化原则,通过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研究,完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等四个分量表的研制,终极形成《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经检验,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丈量|教学论文网|学的标准,能够为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可靠和具有可操纵性的丈量|教学论文网|工具。第四部分基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型量表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在运用跨理论模型对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有研究中,尚缺乏经过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对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判定研究和精确的分析、解释。在大样本的全国调查后,本研究不仅要简单地区分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不同阶段上区分变化程序的权重。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8大区、17个省市、40所高校的9050名在校大学生,一次性问卷发放、回收、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样本的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标准化后的常模,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可靠、有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第五部分应用跨理论模型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纵向干涉实验研究本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针对中国目前缺少在不同变化阶段上量化的心理变量与客观丈量|教学论文网|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的现状,采用客观可靠的Polar表,配合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的主观评估方法,对大学生能量消耗进行精确的主客观丈量|教学论文网|。考察这三种丈量|教学论文网|方式的差异,并建立以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和主观丈量|教学论文网|(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去猜测客观能耗(Polar表数值)的回归模型,揭示心理变量与身体活动量(能量消耗数据)之间的关系。(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纵向干涉实验研究在没有跨理论模型直接干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背景下,首次采用跨理论模型和自然以及运动处方的干涉比较,可以得到支持跨理论模型干涉效果的直接证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助于解决如何有效干涉大学生(甚至扩展到其它人群)体育锻炼行为的问题。在理论实践上,通过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变化程序的影响因素(维度)设计相应的干涉手段,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对象制定不同的心理干涉措施。并针对某一阶段最敏感的问题和因素,采用最小的心理教育投入,力求取得最大干涉效果,达到促使研究对象在最短时间内向更高级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转化的目的。第六部分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在本部分中,通过对本研究的整个研究结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讨论,终极得到本研究的如下总体结论:(一)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量表都是根据跨理论模型的理论构建,为研究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提供了可操纵性的工具。经检验,四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符合心理丈量|教学论文网|学的标准。(二)根据《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量表》得到了全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标准常模;各个量表内部、量表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量表结构清楚,维度间具有较好的结构;变化程序作为一个中间变量直接对应变化阶段,并使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这两个心理变量与变化阶段高度相关。(三)各个变化阶段上的大学生体育锻炼人数呈现出倒U形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不同的地区、性别、年级等方面都具有稳定性。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连续性丈量|教学论文网|)量表的得分对被试所处变化阶段的判定是有效的。(四)在各量表得分上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和锻炼时间上的差异;不同变化阶段上的被试在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得分上存在明显差异。(五)被试在不同变化阶段上明显起作用的变化程序不同;与前人研究有一定的差异,显示了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特性;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程序来进行行为干涉。(六)Polar表、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三种丈量|教学论文网|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但是无论是哪个行为变化阶段,三日回忆法所测得的能耗均高于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七日回忆法所测得的能耗均低于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在Polar表的客观能耗和三日、七日回忆法的主观能耗上具有明显的变化阶段差异,不同干涉模式也有明显差异。(七)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和主客观丈量|教学论文网|(Polar表、三日回忆和七日回忆法)具有明显的相关。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决策均衡)和主观能耗丈量|教学论文网|(三日回忆法和七日回忆法)都能够明显猜测Polar表所测得的客观能耗;(八)不同的干涉方式对被试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的改变是不同的;自然组最小,运动处方组在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变化明显,跨理论模型组在各个变化阶段都有明显的效应。不同的干涉方式对被试变化阶段的提升是不同的;自然组最小,运动处方组在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较为明显,跨理论模型组在各个变化阶段都有明显的提升效应。跨理论模型作为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研究热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解决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具有直接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在后续研究中提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进行跨理论模型的本土化探索,验证不同文化背景下该理论模型的适用性;2、用变化阶段理论熟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并对变化程序和变化阶段的相关性进行多次实验验证研究;3、加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涉措施研究;4、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促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操纵能力。【关键词】:跨理论模型体育锻炼大学生行为改变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6-10Abstract10-16引言16-18第一章文献综述18-59第一节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理论模型研究综述18-32第二节跨理论模型理论研究综述32-41第三节跨理论模型应用研究综述41-49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综述49-54第五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干涉研究综述54-59第二章研究构思与研究方法59-67第一节问题的提出59-61第二节研究意义与价值61-62第三节研究假设62-64第四节研究方法与总体研究设计64-67第三章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问卷编制、修订和检验67-132第一节量表编制的理论框架和流程67-77第二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阶段(连续性丈量|教学论文网|)量表的修正研究77-86第三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量表的编制研究86-101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的编制研究101-119第五节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平衡量表的研究119-132第四章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调查研究132-177第一节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132第二节研究方法132-135第三节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及各量表间的相关和路径分析135-150第四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现状及判别分析研究150-157第五节变化阶段、变化程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157-170第六节心理变量(自我效能和决策均衡)上不同变化阶段的差异170-172第七节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对应研究172-176第八节结论176-177第五章应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主客观评价研究和纵向干涉实验研究177-206第一节主客观评价研究178-188第二节纵向干涉实验研究188-206第六章研究的总讨论与总结论206-217第一节本研究的主要结果206-208第二节跨理论模型的本土化修订和验证208-211第三节跨理论模型纵向实验对体育教学的启示211-213第四节总结论213-214第五节研究的局限与展望214-217参考文献217-241附录241-275附录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正式问卷241-246附录2: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专家问卷246-255附录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开放式访谈问题调查表255-256附录4: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变化未标准化的常模256-262附录5: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主观(3日、7日回忆法)问卷262-266附录6: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处方(试例)266-267附录7:Polar表(心率表)先容和使用流程框图267-274附录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著论文274-275后记27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