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视野下个性化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23466 浏览:1069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正问题曰益凸显,教育公正也成为教育领域里的热门话题。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人才成为教育面临的困难之一。一直以来,个性化教育都是作为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主要方法,以往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都仅仅限制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而现在,我们从教育公正的视角来研究个性化教育,为研究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理论视野。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收集材料法和分析材料法两种。其中收集材料法又分文献收集和案例收集。首先,基于现有文献的收集,综述了前人对于个性化教育和教育公正的理解,得出笔者自己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公道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说明个性化教育和教育公正的关系,教育公正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公正理论”为基础,以“尊重差异”为条件,以“公正理论”为基础,即以西方古代到西方近现代公正理论以及罗尔斯、诺齐克的公正理论作为基础;以“尊重差异”为条件即以中国古代孔孟思想、西方后现代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差异观为条件。而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又促进了教育公正的发展。联系两者之间紧密关系的就是“公共理性品质”,它是个性化教育的结果,也是个人与社会相联系的精神纽带,个人通过“公共理性品质”来促进社会的公正、教育的公正。接着从教育目的观、教育模式、知识、文化与课程、教师、教学环境五方面说明影响个性化教育的表现及成因。关于教育目的观,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明以往的教育目的观遮蔽了学生个体,而多元文化教育则使教育目的回归到个体本身。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学习者视为一个恒量,而个性化教育模式把学习者视为一个变量。从知识与课程、文化与课程的角度说明“课程”作为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它如何遮蔽了学生的个性。其中关于教师和教学环境这两个因素采取了观察法来见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公正行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作用,同时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到课堂中的机会均等。这是由于教师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与之相应的不同行为,他们的不同行为又会影响到不同的学生,使学生有可能按照被期望的方式去做。教师在交往对象上的选择性和学生在交往机会上的不平衡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社会地位、在班级中是否担任职务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关于教学环境对个性化教育的影响,研究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来说明。而这一系列不公正行为恰恰就是个性化教育无法真正实施的原因。最后在教育公正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个性发展,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发展具有“无穷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即适应性、自主性、积极差别性原则以及个性化教育实施的策略。【关键词】:公正教育公正个性个性化教育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9一、导言9-26(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9-11(二)基本概念的理解11-241.公正11-152.教育公正15-173.教育公正观17-184.个性化教育18-24(三)研究方法与思路24-261.研究方法24-252.研究思路25-26二、教育公正与个性化教育的公道性26-34(一)教育公正的特点与实现形式26-291.教育公正的基本特点26-282.教育机会均等中的教育公正28-29(二)理解个性化教育29-321.个性的客观存在——理解个性化教育的条件29-302.个性与社会性统一——理解个性化教育的条件|教育论文网|30-313.多元文化社会——理解个性化教育的现实基础31-32(三)从教育公正视角研究个性化教育的必然32-341.价值目标的一致性322.研究对象的一致性32-333.现实标准的一致性33-34三、教育公正与个性化教育的基本要求34-46(一)教育公正视野下的个性化教育基本要求34-431.以"公正理论"为基础35-392.以"尊重差异"为条件39-43(二)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促进教育公正的发展43-461.个性化教育与"公共理性"品质的培养43-442."公共理性"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公正的实现44-46四、教育公正与个性化教育的缺失46-63(一)教育目的观47-48(二)教育模式48-50(三)知识、文化与课程50-521.知识与课程50-512.文化与课程51-52(四)教师52-581.教师期望与机会均等522.教育交往与机会均等52-563.教师控制与学生行为56-58(五)教学环境58-631.物理环境58-602.心理环境60-63五、教育公正与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策略63-77(一)教育公正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目的63-681.教育公正基本要求的实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63-652.教育公正基本要求的实现:倡导学生个性发展65-68(二)教育公正视野下个性化教育的原则68-691.适应性原则682.自主性原则68-693.积极差别原则69(三)个性化教育实施策略69-771.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社会化69-702.尊重学生的教育权利70-713.持差异性发展教育理念71-734.实施个别化教学73-77参考文献77-81致谢81-8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2-8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